返回首页

七大底部信号齐现 “震荡+轮动”修复情绪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综合

  静待市场全面企稳

  尽管本周以来指数运行并不稳定,但盘面反映出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

  “从近几日大盘走势看,资金正在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从前期涨幅较大的权重板块向超跌的、具备明确主营的成长股转移,例如生物医药领域。”福建同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廷武认为,这种转移表明市场风险偏好正在提升,透露出市场乐观的一面。只要对比上证50指数的下行和中证500指数的平行,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虽然场内积极信号悄然释放,但从历史几个重要底部,2005年的998.23点、2008年的1664.93点、2013年的1849.65点看,全面企稳均非一蹴而就,正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综合对比前三次历史大底的情况,市场需要时间进行震荡等待。当前市场处于中期箱体震荡格局中的阶段性底部区域。本轮A股调整有可能以圆弧底形态结束。

  从中长期看,A股持续性企稳需多个信号确认。华泰证券指出,一是宏观流动性压力得到对冲,二是经济政策方向的指示与确认;三是从降准到信贷及社融增速的传导效果显现。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位置是“短周期回落+中周期开启”,由此将带来难得的估值底。

  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认为,A股在7月有机会扭转上半年下行趋势。首先,数据显示,6月股票市场情绪指标回落至过冷区间。其次,市场流动性逐步好转。6月央行通过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距离4月降准仅两个月。再者,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明确,今年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当前已跌破3.5%。最后,市场估值进入中低位区间,股票资产吸引力上升。

  但也有观点认为,距离市场全面企稳仍有一段时间。“A股已是国际化市场,不仅是国内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国际经济的晴雨表。”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投顾总监刘光桓表示,不能用几个简单的指标判断市场底部。

  当下,市场不断通过震荡消化谨慎情绪,周二沪指的“单针探底”就是情绪转换的写照。“历史上,底部构造完成往往从‘单针探底’开始。不过后市在此位置仍会反复拉扯,考验低点有效性,但波动会逐级减小,届时底部构造有望完成。”东吴证券财富管理中心投资顾问孙玮说。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