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第一次降准来了。1月4日,央行宣布于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
分析人士指出,降准确认了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取向,巩固了宽松的资金环境,有利于改善金融市场预期,对股票、债券、商品等资产具有普惠效应。不过,连续降准意味着宽信用迈向新阶段,债券牛市后半程更确定,在经济向下与政策向上的博弈中,大类资产配置天平正向股市倾斜。
众望所归的降准
2019年第一次降准,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2019年一季度将有一次降准,很大可能性是在春节前实施。”从上个季度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做出这一判断。因为,一季度降准有太多理由。
首先是稳定经济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从民间到官方,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变数和隐忧已有清晰认识。各方对于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也逐渐形成共识。
其次是稳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2018年12月金融数据尚未公布,但2018年11月M2同比增速保持在8%的历史低位;社会融资余额增速则跌破10%,再创历史新低。信用扩张不及预期,托底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充分展现,稳定货币供应和社会融资的呼声不断增强。降准可释放出大量长期资金,支持年初银行信贷投放。
最后是稳定春节前流动性。1月流动性供求形势复杂,税期、央行逆回购和MLF到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及春节前现金投放等多因素可能形成叠加共振,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存在大幅波动风险,需央行给予必要流动性支持。
不难看出,央行选择在1月降准,既顺应了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呼声,又支持了年初银行信贷投放,还兼顾了春节前流动性维稳需求,可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市场因此对1月份降准的预期很高。
市场有充分预期,官方也频频“吹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如何强化逆周期调节?简言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1月4日,李克强考察三大银行普惠金融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为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何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给出明确指示。
这一背景下,降准已是水到渠成。
配置天平向股市倾斜
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降准可释放出大量“真金白银”,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降准还宣示了当前一个时期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可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市场预期,这一效果也不容忽视。
表面上,降准直接利好债市。降准释放出大量低成本长期资金,连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TMLF等操作,可有力满足春节前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资金面稳定性得到保障,货币市场利率运行中枢有望进一步下移,从而可能带动债市收益率短期继续走低。
然而,从更长时间看,央行多次降准,配合疏通货币传导的举措,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有望逐渐回暖,从而逐渐动摇支撑2018年债券市场走牛的融资收缩、经济下行这两大基础性因素。
东北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认为,债券牛市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波动可能比2018年加大,债券牛市已步入下半程。
“大类资产配置的天平,已逐渐开始向权益类资产倾斜。”长江证券固收总部总经理孙超表示,过去一段时期,股票熊市氛围下,上证综指的风险溢价已接近历史高位。从历史经验来看,信用环境筑底的过程中,估值或先于盈利出现修复,带动风险资产表现好于避险资产。
孙超认为,当前影响权益市场走势的关键在于信心,信心胜于黄金。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及时有力的政策,恰是最好的“强心剂”。2018年下半年以来所确定的主基调,终究会对2019年的权益市场走势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