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盘效果分化
“对上市公司而言,无论增持还是回购,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给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经济学者宋清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股市下跌,众多上市公司出手护盘,对市场无疑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各家企业情况不同,最终的实际效果也不尽相同。中长期来看,只要公司业绩稳定增长,估值回归是大概率事件。
随着上市公司护盘行动的积极实施,已有部分公司股价出现逆势上涨。6月25日晚间,水井坊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帝亚吉欧拟通过要约收购方式,将其持有的水井坊比例从目前39.71%提高至最多不超过60%。要约价格为62元/股,比6月25日水井坊发布公告前收盘价高出22.63%。受此消息刺激,水井坊6月26日一字涨停,6月27日再次冲高逾7%,表现尤为抢眼。
无独有偶,5月下旬以来红豆股份股价持续回调,6月13日触及3.23元阶段新低。6月26日红豆股份公告,公司拟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超过5.8亿元,回购价不超5.8元/股。若全部以最高价回购,预计至多可回购1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3.95%。这则回购公告对公司股价提振效果明显,随后一个交易日现一字涨停,截至7月2日,公司股价较回购计划抛出前累计上涨9.23%。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出手护盘向二级市场投资者传递了积极信号,打包增持、回购等各类稳定股价行动并不一定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Wind数据显示,年初以来共有62家公司重要股东累计增持超过总股本的2%,但这62只个股股价仅有5只取得正收益,其余57家公司股价仍低于年初价格。
“公司基本面以及股东护盘力度的不同都影响着市场情绪,继而反映到公司股价上。”付立春说,不同公司之间的质地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差异,如果公司基本面向好,护盘释放出来的积极信号就容易提振股价;如果公司经营业绩和成长性不佳,那么即使其出手护盘,起到的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此外,公司的护盘力度和最终落实程度存在差异,这也会引起市场不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