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或表现相对更强
在近期大盘回调的过程中,悲观情绪浓重,但以产业资本为首的资金近期也是“动作频频”。有分析认为,资金增持、公司回购事件集中出现并非偶然,随着A股整体进入低估值区间,产业资本作为最敏感的风向标,其对投资者理解、A股未来走势以及公司业绩预期的判断都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
回顾A股历史,增持回购潮一般都是市场阶段性筑底的一个标志。2016年1月A股调整至2600点附近,为提振市场信心,上市公司股东们积极增持股票。1月份共563家公司获股东增持,最后股指触底反弹;2017年4-5月沪指从3300点调整至3000点附近时,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引发市场关注,最后股指触底反弹。一定程度上,产业资本增持行为从侧面体现出相关个股当前已进入价值区间。
事实上,在近期A股市场经历大幅调整时,已有投资者通过申购ETF进行“抄底”,部分ETF的基金份额在短期录得净申购。其中,创业板ETF最受追捧。数据显示,今年初公募基金市场共有5只ETF,合计份额仅为40.7亿份。在半年多的时间内,ETF整体基金份额快速扩张,目前份额已是年初时近5倍。
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ETF份额出现大幅上升,与资金认可创业板已具备配置价值不无关系。回顾创业板指表现,从2018年初的1769点上行至1918点的年内新高后一路下跌;今年以来创业板指已经累计下跌了10.71%。这说明由于A股估值水平已进入历史低位区域,长线资金在不断进入。
安信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伴随着流动性预期和创业板盈利的边际改善,叠加降成本、补短板政策的推进,创业板指数有望引领市场突出重围。陈果表示,创业板PE在36倍左右,较历史中位数55倍明显偏低;与其他主要指数相比,创业板指的相对估值水平均处于历史低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上半年尾声将近,A股中报业绩预告渐次出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记者截稿时止,两市已有1527只个股发布中报业绩预告,其中929家预喜,占比达到60.84%。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市场偏弱环境下,业绩高成长个股成为资金追捧的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股在7月份或相对表现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