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自今年1月底冲高到3587点后调整以来,基本呈现出震荡回落的走势,进入6月份以来更是反复创出年内新低,绝大多数投资者出现亏损。即便如此,市场上也还不时会出现一些热点,产生相应的局部行情。其中,除了因为新股上市形成的炒新行情以外,受到各种事件驱动而形成的个股与板块的题材行情也持续不断。
像这几天,借助小米提交发行存托凭证的消息,市场上CDR概念品种表现活跃,另外随着钢铁价格的上涨,黑色冶炼板块也有不俗的表现。于是也就有人提出,行情再差,也要主动去抓机会。
无疑,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既然市场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机会,那么轻易放弃岂不可惜?一旦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在大盘节节下跌时还能够有所盈利,显然也是对投资能力的一种肯定。然而,问题是这样的机会又是太难找了。
例如新股行情几乎每天都有,但在连续涨停时基本上买不到,当打开涨停时,谁又能判断后市还能上涨多少?即便买入后还真的涨了,又有谁知道会不会被临时停牌,导致行情一下子逆转?还有像那些题材股,虽然行情起来时也是涨势如虹,但大都持续性不强,维系不了几天,而且扩散性也很弱,抓得住该题材中的龙头品种也许还好一些,没有抓住的话,虽然买的也是所谓题材股,但却未必能够赚钱。
进一步说,由于近五个月来个股跌多涨少,哪怕是热门品种,行情大多较为短暂,如果没能及时出局的话,很可能接下来就被套住。有些人习惯用技术分析的方法来研判后市,从多项指标看出某股已经走出底部,均线系统全面走好,但是这样的股票却是买了就跌。这倒不是有人在故意逆技术分析操作,而是市场缺乏增量资金,虽然股票的形态走好了,但因为没有更多的资金推动,上涨乏力。而这个时候已经入场的资金,就会马上反手做空以求及时脱手。
在这种情况下,个股行情只能变得越来越短暂,而且每次行情过后,很可能还会创阶段性新低。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参与价值并不大。
事实上,当今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各种不确定性,也使得投资者很难寻找到可以持续进行投资的股票。去年虽然大环境也不怎么样,但因为蓝筹股本身的估值还比较便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给投资者提供了结构性盈利机会。但是到了今年,蓝筹股估值大都已经不那么便宜了,这方面的投资机会自然阙如。
有些人想以中小创板块中的优质品种来作为今年的投资重点,但如今看来那些大型的科技公司才是政策倾斜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创板块中其实很难找到大的投资机会。而大型科技股在以独角兽或是CDR形式登陆时,一方面是吸引了市场的眼球,另一方面则也会使得其它股票被边缘化。在股市成交量不断减少的现在,这种状况很可能会越演越烈。
如果是在一个平衡市中,虽然没有大的投资机会,但个股机会犹存,因此努力做个股行情是对的,因为至少不会遭遇系统风险。但在弱市中,多数股票都在跌,此时再要强调抓个股机会,就不是很合适了。从成功概率的角度来说,这样做很可能得不偿失。
(作者系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