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逻辑
从行业龙头寻觅独角兽也具备合理性。生物科技领域一级市场资深投资者张灵霖表示,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细分行业龙头已经对产业链进行了深度布局。例如三诺生物主要在血糖,而以血糖为突破口可以广泛布局整个POCT领域,公司有资源和机会足够扩展自己的产品线。横向对比来看,目前国内企业在创新药、靶向药、免疫药等领域可以跟美国同业公司站在同一水平,但缺乏像辉瑞、诺华这样的顶级企业,能把整个制药的产业链给完整走通的企业,这就需要长期的积累。
不过,也有机构分析师指出了本轮追逐“独角兽”背后的市场因素。
仁桥资产投资总监夏俊杰日前向媒体表示,风格转变的内在驱动力自然是均值回归的客观规律在发挥作用,从“漂亮50”的坚定抱团到“创蓝筹”的异军突起,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夏俊杰表示,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深圳调研创新企业,再到注册制推迟、退市制度完善、明星企业表态想要回A股等,表明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也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但当前还是需要在“安全边际”的基本原则下,仔细甄别,动态评估,耐心等待和把握机会。
另一方面,当前A股对中概股回归议题,已经产生了一定免疫力,虽然相关回归个股享受了一波股价飙升、市盈率翻倍的红利,但是长期来看,泡沫迟早还是会被挤出。
除了寻觅增量机遇,独角兽企业上市后对存量市场估值影响也备受关注。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表示,由于独角兽的到来,市场增加了对二级市场可比公司的关注,甚至发现可以从新经济方向去估值;但也有非常多的伪成长股、或绩差股,甚至是垃圾股,随着优质成长股的供给增加而愈发丧失投资价值。即使在没有独角兽的时代,IPO加速或者注册制推进,对这些公司也都是负面的。
换句话说,随着新兴独角兽企业登台,伪龙头会被市场加速淘汰。
张可兴向记者表示,现在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影响会非常大。因为A股很多细分龙头,特别在互联网领域都称不上是真正龙头,或者是排名比较靠后的龙头。如果海外龙头回归,现有排名靠后的企业估值长期来看只会折价;相反,优秀企业回归会有溢价。
“如果中国市场一直本着这种开放的态度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上市的话,我认为只有越来越优秀的企业才会有溢价,否则长期只能折价。”张可兴表示。相反,如果仅仅依靠稀缺性或者概念等支撑的企业,将会面临加速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