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紧“业绩+龙头”
从近期的盘面来观察,其实市场中大小市值品种间的表现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在以金融、地产为代表的白马蓝筹步入调整之际,中小创品种获得了场内资金青睐,5G、量子通信、云计算、环保等题材概念轮番活跃,场内热点一度在中小创题材中快速铺开,助推创业板指数重心不断上移。不过主题热点多来自消息面刺激,且切换频率偏快,导致资金跟随意愿并不强烈,更多还是以抄底超跌股的思路进行操作,难以对中小创行情的整体人气形成更多提振。相较之下,从行情演绎的方向来看,紧扣业绩、紧盯龙头的趋势其实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中信证券表示,2017年A股白马股的交易逻辑在于两点:第一,市场波动率从历史最高降至历史最低,白马股的Beta从历史最低升至最高,股性改善;第二,基民的收益率高于股民,机构的增量资金变多,而低波动也提升了长线资金对A股的配置意愿,机构增量和存量资金“抱团”高Beta白马一度是核心交易。而以上逻辑,在2018年市场波动拉大之后受到了破坏,再叠加老板电器、洋河股份等白马股出现业绩动荡,短期内,白马股的交易受挫。甚至由于白马的业绩出现“地雷”,市场情绪受影响,出现了对同行业其他公司的业绩担忧,如老板电器业绩快报发布当天,美的和格力的股价被拖累。但该机构认为,可选消费里面的白马业绩动荡只是个股风险,影响的是短期市场情绪,在业绩公布高峰期,因为“个案”而去回避白马股完全没有必要。
该机构进一步指出,龙头的逻辑只有一点,即业绩,只要基本面能够维持“强者恒强”甚至“强者更强”的局面,那么看好龙头的逻辑就不会受影响。根据中信证券的统计,中信三级行业下,行业龙头与次龙头在2013年和2017年Q3的市值、营收和盈利比值这三个指标中,三指标长期差距拉大的行业多达41个,至少两个指标差距拉大的行业有92个。也就是说,“强者更强”的逻辑已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当中,成为长期趋势,没有发生变化。
海通证券也认为,风格突变更多源于IPO发行制度改革的市场讨论和代表性价值龙头业绩不达预期。不过市场中的核心仍是估值和盈利的匹配,龙头效应不变。最近一周市场风格更偏向成长,主要源于目前价值和成长的估值匹配度较为接近,不过,一旦出现扰动,短期风格就会再度出现“跷跷板”现象。新时代,我国经济步入由大到强的阶段,随着行业扩容空间收窄和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公司更易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因而,龙头效应将是中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