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4点牛市结束后,笔者通过思考认为,全流通会改变市场供求关系,也将改变市场运行模式和股票定价标准。对1849点后的牛市,也判断它应该是一轮一波三折的“慢牛”,而不会是过去节奏明快、大起大落的牛市。直到2014年9月后,才意识到这个判断太早,笔者对市场的认识还太理想化了一点——在从资金驱动到定价驱动的牛市之间,要有一个过渡期。
其后的市场表现,基本就是过渡期的反映。
以当时就存在的两个风格指数——上证50和上证380为样本,观察它们在6124点牛市中的表现。这轮牛市,上证380指数涨到2007年5月基本就结束了,其后基本就是上证50在上涨。最终,前者最大涨幅达5.88倍,后者最大涨幅为6.56倍,基本相等。
由于这种现象在1996到1997年牛市中同样存在——自2016年12月被一记闷棍打懵后,其后表现最优的就是四川长虹、深发展(平安银行)。
从这类股票中,可以提炼出以下主要事实。
在一个资金驱动型的大牛市中,所有的类股都不会缺席,只有迟到早退。
因小盘股具有“短小轻薄跑得快”的特点,所以资金驱动型牛市常常从“小盘股煽风点火”开始,它们也更易在前半段胜出。但到后半段,其整体涨幅过大,估值已高得离谱,大盘股的相对低估值和高流动性就有了更强的竞争优势、吸金优势,吸引存量和增量资金向大盘股流动,使两大类股票最终涨幅趋同。
这样的轮动,在资金驱动型牛市中是一气呵成的,中间只经过一次大幅震荡。
但5178点的牛市却不同。因中间突然遭遇釜底抽薪,牛市进程被中断,其产生的结果是小盘股的牛市任务完成了,大盘股却没完成——如以涨幅计算,上证50自2014年3月最低点到2015年最高点,涨了1.49倍;上证380则涨了3.18倍。从这个角度说,2638点来的上证50以及其他大盘蓝筹股的表现实际上是在补牛市后半段的课。
瀚民讲过一个观点:股价上涨两种模式,“永不回头型”和“翻山越岭型”,把翻山越岭式的累计涨幅加起来,和前者的直线涨幅比,实际上是差不多的。从这个角度说,大盘蓝筹股的补课任务显然没完成:将上证50指数自2638点来的涨幅加上去,累计涨幅只有2.4倍,为上证380指数直线涨幅的75%。
但仅做这样的比对是有缺陷的——没有把市场的变化考虑进去。从“残余涨幅”角度去对比,结果会有所不同。从2014年3月低点到本周,上证50指数的残余涨幅为1.24倍;上证380从2012年12月低点到本周,残余涨幅为1.16倍。换言之,从残余涨幅看,上证50对上证380的市场优势已基本消失,剩下的就是它的与生俱来的流动性优势,以及迄今为止始终存在的估值优势。
两种比对产生了两种结果。前者是补足资金驱动型牛市的课,如是上证50指数在当前位置还有40%-50%涨幅。后者是考虑残余涨幅因素,只能是“十补九不足”了,剩下的以后再补,如是,上证50指数实际上也已到位,或阶段性到位。前者,沪综指会好看一些,但就像笔者在《趋势与估值》中说的,“靠‘二’甚至‘一’的股票来带动‘十’的市场成本与代价越来越高,隐含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这个成本开始会由其他股票承担,最后则会由大家一起承担。
“估→察→断→行”是一个完整投资过程包含的四个环节。其中估测提供的只是一种思想准备和预期,观察市场的变化是否与估测结果相符,然后据此做最后判断,采取相应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笔者觉得,从残余涨幅看,大盘蓝筹股的市场优势已基本消失;上证50指数已接近其底部形态2592点-1874点的1:1的目标位,沪综指也超过3324点-3254点的3.34倍,并达到3301点-3016点中途整理形态的1:1的点位(其1.11倍为3617点);在过去20年中,沪综指熊市反弹的最大幅度为38%,按此计算就是3640点。在此背景下,大盘股指数先是出现动量单日反转(1月24日),本周一又出现明显的顶背驰,沪综指持续两年的涨势结束,其概率至少已达80%以上。
借助去杠杆2.0导致的严重供求失衡,这一调整对很多分类指数,中证500、上证380、中小板综,大C浪的特征已非常明显。形态上稍好的唯有创业板指。
笔者在上周提出了创业板指初具双底形态。经典的双底模式通常是:两个底的落差在3%以内,并呈不同的表现形式,前一个是V型,后一个就是曲折型、平底形、圆弧形。由于创业板指的1641点是一个V型,而1697点前后的震荡太大,因此还只能说初具双底形态,它的进一步验证要看这次回调会不会创新低?会不会在1641点上下3%的幅度范围内形成相对平稳的盘整形态?
其实,对大级别调整,180天均线是否跌到一个重要黄金分割位也是个辅助工具。举例说,1664点是沪综指180天线跌幅达38%时产生的;创业板指在3478点调整中,见底于180天线的跌幅达33%时。目前其180天线的跌幅也刚好达到33%,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察视窗。
反过来说,这一双底不能成立,创业板指也已处在大C浪的第4、第5浪之间。
以180天线的跌幅来捕捉观察视窗,也可用之个股,比如在这两三周里,有两个创业板指成份股,涨幅都超过了25%,仍表现得十分强劲。它们一个在180天线跌幅达50%后进入强势盘整,一个在跌62%后出现显著的见底信号和强烈的上升欲望。只是个股情况比较复杂,要考虑诸多因素,才能下最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