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2017年,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白马股领涨市场,小盘股则纷纷下跌,市场分化明显。整体来看,上半年金融去杠杆影响下大盘低迷,下半年在业绩推动下大盘震荡上行,全年呈现“V”型走势。2017年,结构性行情导致投资收益两极分化,不少投资者认为这一“旧”逻辑2018年或难以持续。
然而,一些机构认为,“马太效应”即“蓝筹+白马”强者恒强的运行逻辑将继续强化。虽然短期来看“新”主题不时具有表现机会,但在机构主导之“风”渐盛中,坚持“喜新不厌旧”即以蓝筹打底仓、主题博机会的配置策略或更为稳妥。
价值投资成“主旋律”
2017年,大盘蓝筹大涨,小市值股票大跌,这一逻辑2018年会否持续?
有观点认为,“从结果看,股票策略的本质是选择和判断”。在买卖背后,则是理念的博弈,是一个综合和演绎的过程。2016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期是大盘价值风格盛行的宏观背景,行业集中度提升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美、日经济转型期也都出现了这一特征,即龙头公司凭借资金实力和管理经验,盈利能力超越市场整体水平。而互联网无疑更强化了龙头“强者恒强”的趋势,从盈利层面支撑了龙头效应的延续。
另一方面,2018年机构配置资金和外资进场仍是大概率事件。由于散户以及杠杆资金存在不确定性,边际增量资金依然将持续影响市场风格,而配置型资金和外资风格更偏价值,从资金层面支撑了龙头效应的延续。
此前招商证券就曾指出,2017前11个月海外资金净流入A股金额为2923亿元,是市场中最大的增量资金。海外资金的投资风格对结构性行情具有显著影响。这部分资金偏爱大市值、低估值和A-H股溢价合理的股票,其集中持股的风格对股价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此前的“漂亮50”。其实推动“以大为美”这一“审美”风格的不止是北向资金,作为稳健机构投资者的社保基金以及险资也都对这一风格的形成发挥了正面作用。
分析人士表示,A股中边缘化个股的持有者,选股思路基本都是炒小盘、炒绩差、炒重组。于是这部分投资者在2017年大幅亏损。从海外成熟市场来看,七成以上的成交量是由机构投资者完成,很多公司股价跌得只剩下几分钱,甚至一分钱。多少年之后,A股也有可能会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