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监管环境和市场投资风格转变下,A股在2017年逐步完成散户的“挤出”化,机构话语权在不断提升,投资风格也在向成熟市场靠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总结投资数据发现,A股正在经历一种结构性的变化,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变化明显引导市场趋势,散户炒股已非主流。
A股加速“去散户化”
一直以来,A股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散户占比高,过去这么多年散户交易额占比一直高达80%。《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从A股自由流通市值分布看,2017年三季度散户投资者占比42%、一般法人占比27.5%、国内机构投资者合计占比19.5%、中央汇金和证金公司等占比5.5%、R/QFII占比2.1%、陆港通北上资金占比1.4%。国内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7.4%、保险和社保7.1%、阳光私募3.4%、券商1.6%。
而2014年至今,A股散户投资者自由流通市值持股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15年12月的50.4%下降到2017年9月的42%。剔除一般法人,散户持有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从2014年6月的64.2%下降到2017年9月的60.8%,其他机构投资者合计占比从2014年6月的35.8%上升到2017年9月的39.2%。散户占比下降,机构占比上升的长期趋势较为明显。
招商证券在其研报中表示,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机构投资者(不含汇金持有的四大行股份)在A股持股6.08万亿,占自由流通股的比例约为29%。其中,公募基金7.99%、私募类4.16%、保险保障类7.06%、“国家队”6.82%、境外资金2.63%、券商自营0.52%。可见公募、私募、保险保障类及国家队资金是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四类资金。
正是由于市场投资风格的改变,导致A股呈现结构性行情,蓝筹和成长价值股高歌猛进,而相当部分个股被边缘化。
日前,贵州茅台、恒瑞医药作为白酒、医药的代表频创历史新高,带动优质蓝筹股股价加速上涨。同时,小盘股“闪崩”现象再度出现。
知名财经评论员朱邦凌表示,机构投资者日渐壮大,为散户进行专家理财,是成熟市场的必经之路。美国三大证券交易所个体散户日均成交量仅占总体成交量的11%,其中超过一万股的大单中90%是在机构与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的。
美国股市从1950年开始逐步“去散户化”,其中原因主要是机构投资者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使得美国散户愿意将资金交给机构管理,散户直接参与股市的动机减弱。
投资者“变局”致市场变化
近年来,机构持股比重持续提升,在A股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考虑到第一大股东在A股持股占40%左右的份额且持股基本不动,在剩下的股份中,机构投资者已经占据了绝对话语权。从持股市值上看,当前A股总市值为62万亿元,除去第一大股东占据的24万亿元市值,机构投资者在剩下的38万亿元市值中约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足以影响市场走势。
从具体的机构来看,公募基金、社保基金、QFII、保险、阳光私募以及“国家队”基金是机构当中的主力军。这些机构在最近几年的份额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其中,公募基金当前的体量在1.8万亿元左右,在A股总市值中占比约为3%,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保险资金的总市值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当前仅在前十大股东中,保险资金的规模就达到了1.3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比重达到2.1%。保险资金的实际占比规模可能更大,估计与公募基金的规模不相上下。
西南证券分析指出,2015年后,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的走势产生了显著影响,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验证:从市值角度来看,市值越大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市值越小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小;从估值角度来看,估值越低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高,估值越高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低;从涨跌幅角度来看,涨幅越大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高,跌幅越大的公司,机构持股比例越低。
进一步,在结构性分化的市场中,投资者的分布也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变化:市值较大的公司股东人数呈现减少趋势,涨幅较多的公司股东人数呈现减少趋势,市盈率较低的公司股东人数呈现减少趋势。
朱邦凌指出,外资及国内机构投资者比例的不断抬升,使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逐渐变化,过去“散户市”的题材投机风格开始让位于蓝筹成长主导的价值投资。境外资金配置的前十大股票均为市场广泛关注的蓝筹股,公募基金对小盘股的偏好减弱,转而加仓大盘股。而不少散户开始改变投资风格,注重价值投资,题材投机、频繁买卖、追涨杀跌的市场气氛变淡,市场生态开始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