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盘(上证指数)自8月25日成功突破3300点整数大关之后,虽有重心上移,试探3400点整数关口的冲动,但无奈市场交易量还是不够活跃,且国际主要资本市场出现震荡反复,对A股市场投资情绪造成一定拖累,让A股显得犹豫不决,上涨乏力。
其实,自二季度A股市场关于IPO扩融的激烈争论之时,主流投资资金已经悄悄布局和抬高那些优质的大盘蓝筹股。反倒是那些投机和概念炒作的追随者们,在一片悲观和埋怨中,逐渐被稳步上涨的A股行情所遗忘。
这就造成了进入三季度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只赚指数不赚钱”的尴尬现象。明明是超过一半的优质A股,和占据总市值三分之二的大盘蓝筹股,在2017年的前8个月里,已经有三成以上的涨幅,可是,在公众媒体和个人的自媒体表述中,却很少有像房地产市场那种,为持有的资产价格(主要是房价)上涨而兴奋欢呼的。
这就证明,A股还是缺乏“赚钱效应”的刺激。
在中国,普通大众还是崇拜和向往房地产投资,毕竟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买房的人们都是成功的。但实际上,这与媒体的选择性报道有直接关系。我们曾经估算过,每年国内各类媒体,从房地产行业项目的推广上,所获得的广告性收入就超过2000亿以上,这还不包括房地产公司自己的人工宣传成本。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国内各类新闻媒体,无论是硬性广告,还是软文宣传,都普遍的营造一种“买房最正确”,“不买房就后悔”的舆论大环境。
其实,中国最早最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城市——温州的个人按揭违约案例,在公众媒体的报道就很稀少。而二、三、四线城市的众多烂尾楼,开发商跑路等新闻信息更是很少能看到媒体的深度报道。这种有意的回避房地产行业弊病,讴歌楼市辉煌的媒体新闻倾向,正是中国楼市“赚钱效应”的强烈刺激,致使整个社会都沉浸在楼市永远辉煌的美好之中。
反观我们的A股市场,确实受到严格监管的限制,即使在过去的半年里,中国A股创造了很多财富神话,最典型的就是深圳宝能的姚振华,在万科的投资上为宝能创造400亿的收益;而格力电器的董明珠,中国平安的孙建一,马明哲等都在努力增持自家股票,并获利丰厚。但媒体的榜样性宣传却远远不够,更没有制造出中国A股的“赚钱效应”。
同样,在其它资产市场上,拥有和管理中国企业的,更有马云、马化腾、丁磊、孙宏斌、许家印等企业大佬们,所持上市公司股票的暴涨,一次次超越和刷新中国富豪榜,亚洲富豪榜。但这些都只是媒体宣传企业和中国经济信心的题材,却在占有优质股票资源和股票的“赚钱效应”上,很少做出全面和科学的宣传推广。
其实,在中国A股里,“国家队”这个群体的“赚钱效应”还是很明显的。“国家队”包括证金公司、证金公司(资管)、中央汇金公司、中央汇金公司(资管)、社保基金理事会、梧桐树投资六大投资基金。以中央汇金公司为例,其所持有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每年的股票分红就达千亿。这种大股东长期投资股票的“赚钱效应”,“财富效应”是需要宣传和推广的。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媒体能够更多的将A股市场中,那些依靠价值投资,和对优质股票资源持续占有,而获得的“赚钱效应”,像对房地产行业的广告宣传一样,做到详尽和全面,那么中国A股将获得更为公允的市场估值。大盘和个股的走势,也将更为平稳,减少急涨急跌的短线估值分歧,为中国A股成为一个类似美国股市那种长期的慢牛市场,创造更为理性,更为科学的投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