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沪市多家房企启动供应链ABS发行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近期,多家房企在沪市启动供应链ABS发行,记者发现,融资主体中包括一批优质民营企业。多位业内人士在采访中表示,当前经济面、流动性和债券市场的运行都为解决房企融资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总体而言,房企在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融资渠道畅通有序。市场机构人士同时指出,今年以来供应链产品成为民营房企融资的一大特点,发挥了重要输血功能。

  多家房企计划启动

  供应链ABS发行

  “目前有不少企业发行供应链ABS,主要是因为该产品对拓宽上游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经营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有动力继续发行。”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投资机构人士说,近期确实有一批房企拟在上交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

  据了解,12月中旬,碧桂园、新希望地产、电建地产将发行供应链ABS,龙湖拓展也拟于明年1月发行此类产品。从过往发行情况来看,今年7月金地集团已成功以3.69%的较低利率,储架发行首期购房尾款ABS,据悉明年初将再次发行。

  记者在采访中还获悉,保利发展、中国金茂、招商蛇口、仁恒置地、新鸿基地产等房企也已于近期在上交所市场获批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基础资产类型包括供应链、购房尾款、CMBS、类REITs等,且相关发行工作已在推进当中。

  电建地产内部人士表示,供应链产品可为核心企业带来更为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提升企业资金融通能力,同时在促进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实现产业整体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碧桂园表示拟于近期向交易所申请发行供应链ABS产品,支持上游供应商融资,增强碧桂园供应链体系内合作伙伴的竞争力。

  供应链ABS已成

  民营房企融资主流

  今年以来,龙湖拓展、金地集团、绿城地产、龙光控股、美的置业、仁恒集团等纷纷在上交所市场发行供应链ABS产品融资。

  “这些项目的基础资产,一般为企业上游客户因提供工程或贸易等服务享有的应收账债权。”华泰资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方式是当前促进产业链复工复产和畅通内循环的有效工具,具有盘活存量资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的特点,也契合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今年以来,民营房企在上交所市场债券融资保持健康有序、相对稳定的状态。Wind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上交所市场房企融资规模达到2609亿元;ABS当中,房企供应链产品规模为480亿元,其中民营房企发行335亿元,占比达到70%。可见,供应链ABS已成为民营房企融资的主流方式之一。

  上述华泰资管人士告诉记者,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房企供应链项目有其特殊功能,可以帮助拓展上游企业融资渠道,有利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快速回笼应收账款,进而解决诸如农民工的工资支付等问题。

  新希望地产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供应链ABS融资对公司过往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对供应商能做到当月产值核定即付,有效帮助核心企业降低有息负债杠杆水平。同时,可及时盘活上游企业应收账款,提升资金周转效率,降低上游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满足融资需求

  有利维护行业健康

  市场研究人士指出,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市场普遍认为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华泰资管人士称,今年以来,民营房企相比央企、国企等房地产企业而言,确实存在融资难度加大的问题,市场也担忧近期房地产事件可能会引发对民营房企融资的不稳定预期。但从目前的政策情况来看,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统筹规划政策安排,民营房企的融资困境正在稳健有序的基础上逐步改善。

  “我们判断,监管层面对行业降杠杆的导向不会转变,但满足监管要求的房企融资会得到支持。”招商蛇口财务总监黄均隆表示,房住不炒是时代主题,房地产去金融化的大势不会改变。银保监会、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始终支持包括招商蛇口在内的优质房企发展,积极满足优质房地产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和金融形成良性循环。

  “交易所市场对房企的合理债券融资需求一直予以支持。从当前监管释放的信号来看,对符合政策导向的房企,将继续支持其用好债券市场资金实现稳步发展;对流动性比较紧张、杠杆率比较高的企业,会引导其适度融资,规范融资用途,瘦身减负、降低杠杆,提升发展质量。”一位接近监管人士告诉记者。该人士还认为,整体来看,目前这一政策起到了积极效果,也与国家宏观调控精神一致,可见其目标在于积极落实房地产长效防控机制,维护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