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价格处于低位 房企积极回购票据

董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日,多家房企通过二级市场积极回购尚未到期的票据。不少被回购的票据二级市场价格相比发行价腰斩。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票据价格处于低位时,房企回购相比到期后刚性兑付更划算。

  票据市场下跌

  融信中国10月8日晚公告,公司发行于2021年到期的5.25%优先票据。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已于公开市场进行回购合计610万美元的优先票据,占票据发行本金总额的4.07%。公司将根据票据的条款及债券契约注销已回购的票据。

  此前,融信中国已发布多项回购优先票据的公告,部分回购的优先票据为2022年到期。

  具体看,融信中国9月30日晚公告,于公开市场回购300万美元2022年到期、票面利率为10.5%的优先票据,占票据发行本金总额的0.6%。9月29日,则回购了500万美元的该票据,占票据发行本金总额的1%。

  Wind数据显示,该票据自9月底以来跌幅超过30%,目前该票据价格约为发行价的6成,相比最低点,价格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

  对于回购票据的原因,融信中国方面回应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整体现金流充足,进行主动的债务管理,彰显公司坚决维护二级市场稳定的决心。公司此次提前赎回票据,展现良好偿债能力的同时,反映了公司经营积极、整体发展向好的稳健实力,将帮助公司在债券市场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

  融创中国9月27日晚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已于公开市场回购本金总额3360万美元的2024年2月到期、本金总额为6.5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公司将根据2024年2月票据的条款及契约注销已回购的票据,回购本金额超过2024年2月票据原始发行本金总额的5%。Wind数据显示,目前该票据价格相比发行价跌幅超过30%。

  阳光城9月25日晚间公告,截至本公告日,根据股东大会对经营层的授权,公司已进一步于公开市场回购2024年4月15日到期的境外债券,回购本金合计700万美元。公司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债券条款注销已回购债券。

  寻找“错杀”机会

  债券市场分析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9月底以来,房企债券价格出现普跌。大型房企月内跌幅普遍超过10%。部分房企债券违约对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10月4日晚,花样年控股公告,公司应在2021年10月4日付款的2.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28亿元)优先票据未能如期支付。逾期的票据是花样年控股于2016年发行的一笔5亿美元票据的一部分,票面利率为7.375%。此前,花样年曾对这笔票据进行要约收购。注销购回票据后,剩余未偿还本金为2.06亿美元。根据约定,这部分未偿还本金于10月4日到期。

  上述债券市场人士表示,成交量很低、价格回落幅度较大,但基本面没有问题的债券,存在“错杀”的可能,但需要投资者仔细甄别。有房产市场观察人士指出,从违约房企年财报看,有的违约公司在手现金充裕。房企分支机构较为庞大和复杂,债务主体和现金主体可能不一致。

  积极回购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美好置业、香江控股、金科股份等房企进行了股票回购。

  以香江控股为例,公司近日公告,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1486.6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38%,成交的最高价格为2.02元/股,最低价格为1.91元/股,交易总金额为2932.88万元(不含印花税、佣金等交易费用)。此前,公司于2021年9月16日召开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股份的数量不低于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75%,不超过公司当前总股本的1.5%,回购价格不超过2.85元/股,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超过14516.96万元,回购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公司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如果股价低于净资产,股份回购可以提升每股净资产,同时股权会更加集中。但回购股份会损耗房企的现金流。同时,回购股份并注销可以看作是一种分红方式。对于市值小于净资产的公司,回购股份比分红更划算。

  银河证券研报显示,当前市场处于基本面底部区域。在信用风险暴露的过程中,行业加速优胜劣汰,逐步出清,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利好经营稳健、融资成本低、杠杆结构健康的头部房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