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调控政策全面升级 限售、限企业购房多管齐下
个人购房3年限售! 深圳楼市打响一线城市个人限卖第一枪
7月31日傍晚,深圳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标志着深圳楼市新政终于落地。这也是自2016年发布“104”新政后,深圳房地产市场在时隔21个月后再次收紧调控,并且依旧颇为严厉。这份《通知》共4点,全文不足千字,然而条条精准有力,具体包括直接暂停企业在深圳购买商品住房、个人新购住房在3年内禁止转让、离婚2年内买房贷款的首付比例不低于七成等。
高质量发展探新路
“深圳此前已是全国楼市调控最严城市,此番严上加严,将进一步遏制住房价非合理上涨。”徐枫判断,未来随着政策收紧,大趋势还是稳健。
深圳房地产市场响起了一声惊雷。
7月31日傍晚,深圳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标志着深圳楼市新政终于落地。这也是自2016年发布“104”新政后,深圳房地产市场在时隔21个月后再次收紧调控,并且依旧颇为严厉。
这份《通知》共4点,全文不足千字,然而条条精准有力,具体包括直接暂停企业在深圳购买商品住房、个人新购住房在3年内禁止转让、离婚2年内买房贷款的首付比例不低于七成等。
从政策着力点来看,此番深圳通过强化各方面“限制”,直接向公司买房、离婚买房等投机炒房行为展开打击。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此番深圳升级楼市调控政策,在一线城市中第一个开始了全面升级限售,对于市场来说影响比较大,基本杜绝了短期炒作的可能性。新政实施后基本将能较好地堵住此前的政策漏洞,也体现了打击的精准性和调控的长效机制。
按下公司买房“暂停键”
《通知》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促进深圳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法人单位购买住房管理”被《通知》置于首位,明确要暂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在该市购买商品住房。同时,深圳还强调在《通知》发布之日起,就停止办理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网签手续。
这意味着又一城市对企业购房关上大门。近期,西安、长沙和上海等不少城市均已出台类似举措,不约而同着手限制企业买房。
这背后原因是,近年随着限购政策收紧,一些投机者开始利用公司买房进而炒房。同时,一些城市由于一二手房价倒挂,一手房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也吸引投资者利用公司参与一手楼摇号。这显然不利于房市稳定,也开始迫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出手遏制。
具体到深圳,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也表示,近期,深圳一些热点项目以公司名义购房的数量占房源总套数的20%以上,部分手握大量资金的买家通过注册公司摇号购房,对刚需形成挤压。
“这项政策的出台及时且必要。”王锋表示,此番深圳限制企业购房,有利于堵住漏洞,避免个人绕开限购政策进行炒房,同时也有助于“摇号购房”的公平性,防止企业“与民争利”。
深圳房地产中介协会研究总监徐枫分析,深圳限制公司买房,主要目标是对准所谓的“投资公司”,近期深圳一些“投资公司”购房较为活跃,它们对推高市场短期交易起到明显作用。
“这将是此次深圳调控政策中较为精准有力的举措,也没有偏离此前业内的判断,并且干净利落,不留漏洞。”徐枫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与上海此前的政策对比,深圳对企业购房所采取的限制手段是“暂停”,而上海的方式则是开出非常严格的资格要求,比如成立满5年、累计在上海纳税100万元等。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对公司买房卖房的限制,不排除深圳未来仍然将出台更多细则,进一步规范。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就持此观点,他认为,深圳后续对公司购房或有更多管控,这符合当前全国购房的基调,这样也利好短缺房源的更公平分配。
限售限“离婚炒房”
从《通知》来看,“限售”主要覆盖两方面。一是针对公寓,深圳明确,《通知》发布之日起,个人、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新购买的商务公寓,自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之日起5年内禁止转让。有观点认为,“限售”是有力武器。
这项旨在“加强商务公寓销售和运营管理”的政策,同时还要求各类新供应用地(含招拍挂、城市更新、征地返还用地等)上建设的商务公寓一律只租不售且不得改变用途。企业整体持有年限与土地出让年限应当一致,对外出租单次租期原则上不超过10年。
徐枫表示,深圳公寓价格从2015年飙升,逐渐成为炒房者的“投资圣地”,遏制公寓市场过热,将为整体楼市提供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