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新生活计划:多地提出房住不炒
31省份的新生活计划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也是人类最终极的目标。
春节前夕,全国各省份相继进入两会时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纷纷出炉。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七有”目标,在各省份政府工作中将得到重点落实。
31份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仅是31个省级政府2018年的工作计划,更是2018年中国经济社会前进、发展的具象表现。可以看到,如今地方政府雄心勃勃的经济增长目标已不仅限于GDP,各地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群众获得感当成了现实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新时代的新生活计划。
追求更高质量的GDP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将追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2018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中国经济年报:GDP总量首次站上80万亿元台阶;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记者根据全国31省份公布的经济数据统计,有22个省份的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线。贵州、西藏作为仅有的两个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份,继续稳居GDP增速榜的冠亚军。
“中央给力、外部助力、自身发力,‘三力同频、上下同欲’,这是贵州经济能够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在该省两会期间介绍,仅去年中央给贵州的预算内奖励资金就达11.3亿元,此外,这几年,贵州每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都在七八千亿元。
贵州提出,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坚持创新驱动、大数据引领。贵州省省长谌贻琴表示,2017年,贵州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软件业务收入和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均分别增长57.7%、35.9%和38.2%。122家500强企业入驻贵州。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7%。下一步要更加奋发有为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现大数据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跨越。
包括贵州在内,高质量发展是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因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各地强调高质量增长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湖北未来5年发展的关键词是“中部崛起”,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从2020年到2035年,湖北要形成与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功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同样作为中部大省,安徽提出的目标是质量效益和主要指标增幅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
除了22个省份的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线,上海GDP增速与全国持平外,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甘肃等8个省份的GDP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线。
不过对于北京来说,6.7%的增速符合其年初制定的目标。近两年来,北京等地主动调低GDP增速,腾出手来推进结构性改革。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该市两会期间表示,今年,全市各项工作将重点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展开。
“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疏解整治与优化提升同步推进,努力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和便利宜居的生活环境。”陈吉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番表态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
据悉,2018年,北京将继续进行腾退、转移、拆除、整治工作,计划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00家,疏解退出城六区二级及以下市属国有企业40家以上,拆除违法建设4000万平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