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中再资产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褚文胜:“资产荒”下面临新变量 险资与ESG如何双向奔赴

赵白执南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对ESG投资关注度逐渐提升。特别是在做好“五篇大文章”要求下,保险行业加快了对绿色金融的探索进程。

  在行业普遍关注下,ESG投资对保险资金实际投资当中的贡献到底是“政策红利”还是盈利驱动,引发业内广泛讨论。近日,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褚文胜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适当合理运用ESG策略有望给长期投资提供超额收益,并起到帮助规避风险的作用。未来应考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价体系,将企业的公共价值纳入其中。

  能带来跨周期收益

  当下,保险资金参与ESG投资的必要性已形成广泛共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逐步从房地产、传统基建为代表的重资产产业链向以科技、清洁能源等为代表的“专精特新”产业优化,保险资金将ESG理念融入投资当中,也成为了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自2022年原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后,保险行业对绿色金融的工作即开始了全局性建设。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绿色保险到2027年、2030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保险业将ESG理念融入到管理与服务、投资与运营之中。2023年,66家机构建立了ESG管理制度。

  “保险资金参与包括绿色金融在内的ESG业务布局有望进入提升期。”褚文胜向记者介绍,保险资管机构通过投资绿色低碳相关的金融产品,贯穿产业发展的多个阶段,在一二级市场、股债权投资、投融资双向服务等多个维度,注入投研资源和资金支持。“比如,针对绿色基础设施的融资,非标债权融资是较为合适的工具;对于清洁能源技术处于初步应用及产业孵化阶段的融资,则需要股权类资金参与;对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则以股票、公募基金、可转换债券等为代表的二级市场金融工具能够提供更为高效、精准的定价和支持。”

  那么对于险资而言,当下进行ESG投资是“政策驱动”因素更多,还是出于ESG能带来超额收益?对此,褚文胜表示,公司针对ESG策略进行了系列深度研究,成果显示,随着投资时限变长,ESG因子具备增强组合收益、平抑波动的能力。

  褚文胜介绍,公司研究团队根据Wind ESG的评分差异,按照评级从AAA到CCC进行分组,选择2018年至2023年共六年的样本区间,以近两年的平均收益率、年化波动率和夏普比率三个维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从统计层面,仅仅依靠ESG评分和披露信息对我国权益类资产进行投资,在收益增强和夏普比率改善层面是不足的,但是ESG信息可以有效帮助规避风险:ESG评级越高,股价波动率越低,从而投资风险相对更低。

  “此外,我们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上看,ESG因子是时间的朋友,这与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褚文胜说,如果将ESG投资按照时间维度划分为1-2年的短期投资和3-5年的中期投资可以观察到,在短期内,ESG投资组合随着A股市场总体周期波动明显。然而,当时间维度拉长时,ESG投资具备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

  仍需爬坡过坎

  褚文胜表示,按照近年保险资金运用月均8%-10%的同比增速比较,绿色及ESG投资在占比和增速上还需持续发力。但是,从实践层面,鉴于国内绿色金融特别是绿色投资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绿色投资面临利率下行、随市场状态波动大、市场缺乏可靠的ESG评级及投资数据、可投的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等行业普遍遇到的问题。绿色金融相关的项目往往社会效益属性更强,其盈利情况和未来收益预期,在和保险资金相关投资要求的契合度上还需磨合。

  从评价标准来看,ESG评价方法仍未达成统一共识,各类国际组织发布的相关标准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三个维度的考量也各有侧重。“当前国外的ESG评价体系在实质性议题的选择上更契合海外企业。比如,发达国家企业在碳排放计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领先于新兴市场企业,国外ESG评级在碳排放议题设置的指标数量会更多。这类情况在员工待遇、产品责任、废弃物等议题上也同样存在。这一套评价体系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包容性是不足的。”

  此外,国内各类主体践行ESG的具体行为准则不完全一致,企业在ESG信息披露的丰富程度、可比性、可靠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ESG三个因子中,环境(E)因子是在资管机构投资理念的纳入中最领先的一个。“大家对环境的投资标准更为统一,政策推动减碳目标也更为明确。在社会责任(S)和公司治理(G)方面,不同行业则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主观性,因此对于险资而言,对S和G在投资过程中的考虑因素也更为主观。”

  构建中国特色评价体系

  展望ESG发展的未来,褚文胜认为,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由于我国的产业发展特征、市场体制机制、上市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成熟经济体存在差异,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因素的关注点上也应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定价体系下的ESG标准应该更具包容性,涉及粮食、能源等国计民生的重大安全领域,以及能够朝着促进环境友好方向走的能源改善类企业,都应该在中国特色ESG评价体系中予以体现。”

  比如,在社会责任方面,不仅关注企业效益和安全、员工福利,还应包括共同富裕等宏观任务,与乡村振兴、自主安全、反垄断等重大社会议题相呼应。因此,这部分可重点关注能够将社会责任转化为竞争“护城河”优势的公司,如公用事业、能源等领域龙头企业。

  在此基础上,若要鼓励更多保险资金参与ESG投资,决策层、行业协会可考虑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支持。

  “ESG相关项目往往社会效益属性更强,其盈利情况和未来收益预期,与保险资金相关投资要求的契合度有待提高。”褚文胜表示,监管层面可考虑在偿付能力、考核评价、统计监测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行业自律协会可考虑构建基于中国特色的绿色投资标准,将对绿色投资有边际改善的动态标准纳入。

  此外,ESG生态圈仍需持续扩容,在政策引领下,充分调动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科研机构积极性,探索建立数据共建共享机制,丰富ESG实践场景,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从中再资产的实践来看,褚文胜介绍,总体上,中再资产已构建起从研究到资产配置、固定收益、权益资产、另类资产和金融产品等领域的绿色金融图谱,对有利于改善环境和减少碳排放的领域、项目投入资金。从长远看,ESG投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投资低碳、清洁能源的具体实践只是起步,需要久久为功加以建设。

  “ESG作为一种理念,涉及保险资产端和负债端的方方面面。真正有效推进ESG发展理念落地,机构需要对公司治理、投资运作、风险管理,包括数字化建设、信息披露等都要做进一步优化和改造,从而将战略管理理念、投研理念与ESG理念真正融合优化,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赢。”褚文胜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