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企业与阿里频签AI合作
原标题:
头部企业与阿里频签AI合作
大模型融入千行百业 推动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AI大模型正加速向各行业渗透,应用端的合纵连横已经打响。3月28日,中国联通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已经是阿里巴巴在本周签下的第四个AI合作协议。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场景化渗透和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无论是DeepSeek还是任何一个大模型,都不是终点,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仍需要物理世界的广泛实践应用。
密集签约合作
仅仅一周,阿里巴巴签下多个战略合作大单,涉及政务、汽车、通信等诸多领域。
3月25日,浙江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浙江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紧密协同,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合作,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
3月26日,全球汽车行业头部企业宝马集团宣布与阿里巴巴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将基于阿里通义系列模型联合开发AI引擎,应用于中国市场的宝马新世代系列车型,预计2026年在中国市场交付。自2015年阿里巴巴与宝马集团展开长期合作,如今在AI赋能千行百业的趋势下,双方合作内容从过去的电商、云计算、智能网联、车载导航,延伸到智能座舱、语音交互、AI大模型等领域。
3月26日下午,全球领先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宣布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数字基础设施、应用生态、科创能力、国际业务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深化中国移动“九天”与阿里巴巴通义千问AI模型的技术交流与生态共建,推动AI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更大产业价值。
无独有偶,3月28日,另一家运营商中国联通也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算基础设施、网络智慧运营、云市场、AI智能终端、产业智能化升级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推动中国联通“元景”与阿里巴巴“通义千问”AI模型的技术协同创新,共同探索AI技术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些战略合作折射出,AI技术正在从此前概念验证的前期探索,进入到真正的场景化渗透和规模化商业落地阶段,“类似于曾经云计算对互联网产业的影响,AI也正在突破单点工具的角色,开始向产业全链路去渗透,成为支撑千行百业数实融合的重要基础设施。”
“阿里之所以能在AI领域吸引众多行业风向标企业青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其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前瞻布局。”陈端指出,拥抱开源、坚定投入AI和云,持续探索大模型多模态能力,构成阿里AI的护城河。
强化AI驱动
从最初的内部技术探索,到如今成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阿里巴巴在云计算领域的技术积淀,无疑可以迁移至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也成为其价值重估的关键加分项。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股价上涨超50%。从这些行业头部企业的选择中,外界看到了阿里巴巴在“AI+云计算”领域的技术能力和价值。
3月27日,阿里巴巴宣布通义千问首个端到端全模态大模型Qwen2.5-Omni-7B正式开源,可同时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输入,并实时生成文本与自然语音合成输出。在多模态融合任务OmniBench等测评中,Qwen2.5-Omni刷新业界纪录,远超同类模型。
这只是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全模态”“全尺寸”“全场景”大模型家族中的一个。作为国内最早投入AI技术研发及应用探索的科技公司之一,2023年至今,阿里通义团队已开发覆盖0.5B、1.5B、3B、7B、14B、32B、72B、110B等参数的200多款“全尺寸”大模型,囊括文本生成模型、视觉理解/生成模型、语音理解/生成模型、文生图及视频模型等“全模态”。同时,阿里巴巴也是国内最早拥抱开源路线的大模型公司之一,截至目前,海内外AI开源社区中千问Qwen的衍生模型数量突破10万,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
丰富的开源模型降低了行业开发应用的门槛。同时,弹性的云计算技术,为AI应用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算力支撑。AI+云一体化发展,正在形成阿里技术协同的增长飞轮。阿里云百炼平台中调用通义千问API的企业和开发者超过29万,助力各行各业加速拥抱AI。阿里巴巴最新季度(2024年10月—12月)财报显示,阿里云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阿里巴巴表示,将进一步强化AI+云一体化发展战略。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吴泳铭表示:“AI发展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阿里巴巴将不遗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全行业生态发展。”
在物理世界创造更大价值
AI大模型的进化,绝非“闭门造车”。只有解决真实场景中的复杂问题,AI才能产生价值,这也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吴泳铭曾表示,AI的想象力在于改造物理世界。AI要在跟千行百业的碰撞和落地中增强能力。
在科研领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近日联合阿里云打造了水能粮大模型“洛书”,可精准溯源和预测复杂地形区域的径流量,为清洁能源发电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助力调节供水、发电与粮食生产需求的动态平衡。相比传统预测方法,“洛书”的准确率提升近20%。
在智驾领域,小鹏汽车在乌兰察布建成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用于自动驾驶模型训练。该智算中心基于阿里云智能计算平台,算力达600PFLOPS,使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效率提升超600倍,加速了大模型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落地。
在机器人控制领域,拓斯达将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控制软件与通义千问大模型结合,让工业机器人在指令控制、传感反馈、知识学习等方面具备了大模型的新能力,执行复杂任务能力大幅提升。
深入真实场景、推动AI能力泛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吴泳铭曾提出,阿里AI战略的首要目标是追求AGI。只有当AI处于真实产业环境中,面对复杂问题不断接受打磨和反馈,才能真正实现更强大的AI泛化能力。阿里AI能力提升后又将进一步服务于各行各业,从而形成一个从技术到场景落地的正循环。
AI应用端的合纵连横,不仅签约双方从中受益,技术外溢还将推动产业层面的创新发展。陈端表示,多个行业头部企业推动AI应用,势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生态圈加速智能化转型升级,这也是国内AI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