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能看能想能算,航空航天产业“AI含量”飙升

安宇飞 证券时报

  在星河璀璨的太空,一颗颗卫星运行于轨道之上,搭载的人工智能处理器芯片让它们不仅“能看”,更“能想能算”,实时对画面进行分析检测;在广袤无垠的天空,一架架无人直升机翱翔于森林上空,智能判断火情并精准投放灭火弹,扑灭熊熊大火;在精密制造的工厂,“AI工艺师”能胜任超过90%的生产决策,为航空产品的制造提高效率……

  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在珠海市举办。和往年相比,本届中国航展的“AI含量”有了明显提升。证券时报记者发现,人工智能正从运营、设计、制造等各个环节加速与航空航天产业的融合。手握AI的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们,已经成为本次中国航展中引人瞩目的新势力。

  人工智能硬件飞向太空

  在中国航展6号展馆,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方型“盒子”静静摆放,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一旦把它装进卫星、送上太空,它就能成为卫星的智能大脑,这就是航宇微在本次航展中展示出的卫星在轨智能处理系统。

  “我们的卫星在轨智能处理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能够在卫星上直接完成遥感数据等固有处理、信息提取、信息分析和知识推理等数据处理等全部流程,实现卫星遥感数据的在轨实时分析处理。让数据处理周期从原来的几十个小时缩短到几分钟。”航宇微副总经理龚永红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而让卫星更智能,离不开“盒子”里面搭载的玉龙810A新一代嵌入式人工智能系列处理器芯片。龚永红表示,玉龙810A芯片是中国首款宇航级人工智能芯片,它聚焦于前端图像处理、前端信号处理和智能控制,具有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的平台加速能力。

  据了解,玉龙810A芯片是全国产化宇航级SOC芯片,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各类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可满足星载、机载等系统中的图像处理、实时控制、智能计算等业务需求。目前,该产品已应用于卫星等航天器上。

  龚永红认为,未来卫星搭载高等级AI芯片会成为一种趋势,高等级AI芯片也将成为卫星智能化、卫星小型化的重要保障。

  人工智能技术渗透率提升

  不仅是遥远的太空,在距离我们更近的天空,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率也在持续提升。

  在本次航展,专注于大载重无人直升机等产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航景创新带来了多款无人机产品。航景创新联合创始人吴双向记者表示:“森林消防、物资投送、医疗救援等等,都是无人机产品的典型应用场景。”

  以森林消防为例,航景创新的FWA-35长航时复合翼无人机搭配FWH-1500重载无人机,在防火季可以远程控制无人值守系统执行自主化火灾巡查任务,能对森林火灾进行精准识别和定位,自动推送报警信息到森林防火监控中心,为执行灭火任务的无人机提供通讯保障,在探明火情后,单台FWH-1500无人机可搭载6枚50kg灭火弹,对火点迅速进行“打早、打小、打了”。

  “我们还构建了态势感知远程指挥平台,融合了防灭火人员、无人机、地面装备、任务、数据等全要素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实现一张图的统管与调度,基于AI数据处理引擎,实现了多异构机型的集中统一控制。”吴双表示。

  航空航天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的融合,不仅覆盖了芯片等硬件,也覆盖了平台和软件。“我们在这次航展中带来了多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的高端装备工业软件。”瑞风协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据介绍,在设计仿真领域,瑞风协同打造的智慧工程研发知识平台KENOVA,基于AI知识插件可以对知识进行精准推送,利用知识图谱等技术,设计人员可以更方便地对知识进行检索和利用,加速设计创新,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借助AI,未来工业软件领域会诞生颠覆性的创新机会,我们需要及时追踪先进技术,捕捉发展机遇。”瑞风协同相关负责人表示。不过该负责人也表示,AI在工业软件领域落地也面临一些痛点,包括技术实施难度高、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等。

  “不同工业领域有其特定的知识体系,通用的基础模型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高端装备复杂的工作机制和运行环境,导致模型的开发难度大幅度提升,机器学习算法的调试和优化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模型训练难度高,技术实施难度大,因此工业AI的发展需要更深层次的行业理解与技术和数据积累。”上述负责人称。

  从底层开始的“AI进化”

  发展人工智能,离不开数据、算法和算力“三要素”,许多航空航天产业链的企业正在这些层面加大投入。

  光启技术是全球超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其超材料产品在航空装备领域被广泛应用。

  由于超材料涉及的领域众多,在研发和生产环节计算量非常庞大,为此光启技术从底层算力开始布局,自建了超算中心。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向记者表示,公司自建的超算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超材料设计和仿真平台,峰值计算能力可达4200万亿次/秒。

  超材料属于前沿科学,行业也面临工艺师稀缺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光启技术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打造出了“AI工艺师”,能自主形成决策,极大程度化解整个行业工艺专家现场跟产的难题,在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决策成本。据介绍,光启技术的AI工艺师已经能做到超材料专业工艺师工作量的90%。

  “希望光启在AI技术上面的创新应用变革,能够为整个尖端工业领域树立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的典范,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刘若鹏称。

  AI人才的培养和AI团队的建立,也成为企业的发力点之一。

  瑞风协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组建了专业的AI研发团队,并配套了研发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建设云平台和数据中心,配备先进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该公司要求每一位工业软件工程师学会使用AI技术,并定期开展经验分享和奖励。

  从硬件到软件,从运营到人才培养,一场“AI风暴”正席卷航空航天产业各个环节。人工智能技术,正从底层开始与航空航天产业相融合,带来全新产业机遇。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