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实探“全球最大松子加工集散中心”——小松子大产业 东北小城产量占全国七成

孙宪超 证券时报

  深秋时节,我国东北地区的松子、榛子等特产迎来集中上市,其中很大一部分松子被销往吉林省梅河口市。

  梅河口市虽然不出产松子,地理位置也不沿海通江,但是却“无中生有”,出人意料地成为“全球最大松子加工集散中心”。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在梅河口市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年加工松子能力已达20万吨,果仁成品量约1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70%左右,丰收年可出口近万吨成品仁,占全国同类产品70%。今年,梅河口市将采购8万吨松子原料,大约占全球松子原料年产量的70%,“全球最大松子加工集散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七成加工松子源自小城

  10月28日上午,梅河口市双利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双利食品”)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上的工人紧张地忙碌着,公司总经理姜玉军正在组织员工将加工好的松子打包装箱。

  “今年的松子刚刚上市,我们最近在加班加点生产,这些加工好的松子马上就要运往客户那里。”姜玉军指着已经装箱完毕的松子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姜玉军是当地松子行业资深从业者,21岁入行,至今已有25个年头。经过多年发展,姜玉军的双利食品油炒松子日均加工量30吨至50吨,烘烤松子日均加工量10余吨,2023年的松子加工量共计3000余吨,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

  目前,双利食品主要是以内贸为主,与三只松鼠、永辉超市、大润发超市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最多的时候,为三只松鼠提供松子300吨/年至400吨/年,为永辉超市、大润发超市等供货量大约在1500吨/年。”姜玉军介绍。

  双利食品厂目前共建有8条生产线,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公司计划扩大生产规模。“我们明年的生产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倍。”姜玉军说。

  与双利食品有所不同,梅河口市乔纳森松籽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乔纳森”)加工生产的松子是以果仁的形式对外出口。据乔纳森总经理鄂瑶介绍,公司客户以欧美国家的客户居多,最近几年客户群体不断壮大。

  “手头订单太多,现在实在忙不过来,为此还婉拒了一些客户。”鄂瑶说,原来工人的上班时间是早6时30分至17时30分,最近为了完成订单,工人的下班时间已经延至20时。

  2023年,乔纳森开始尝试开拓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主要做开口松子,目标群体是高精尖客户,公司与三只松鼠等一线食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鄂瑶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公司二期生产车间扩建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加班加点进行生产设备的安装。

  “除了双利食品和乔纳森之外,还有7户企业计划在明年扩大生产规模。”据梅河口市松籽协会副秘书长崔琳介绍,目前梅河口市有果仁加工企业30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户。梅河口市年加工松子能力已达20万吨,果仁成品量约1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70%左右。丰收年可出口近万吨成品仁,占全国同类产品70%。

  40年磨一剑不断壮大

  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市北部、长白山西麓、辉发河上游,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区的过渡地带。梅河口市当地并不出产松子,从地理位置看也不沿海通江,但就是这样一座内陆地区的小城,却出人意料地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松子加工集散中心”。2023年,国际坚果和干果理事会正式向梅河口市颁发“世界最大松子仁加工中心”证书。

  据崔琳介绍,梅河口市发展松子产业要追溯至1978年11月,时任梅河口市土产站副经理的黄象新带领土产科科长杨廷庚等人到大连外贸送货走访,偶然获悉国外对松子仁的需求信息,并参观了大连外贸家属厂砸松子仁的现场。受到启发的黄象新回到梅河口市后就组织人力前往长白山收购松子,由梅河口土产站家属厂试砸、扒仁,在当年年底将加工出来的松子仁发货销售并获得成功,从此为梅河口松子仁出口打开了路径,也成为梅河口松子加工业的历史开端。

  “由于当时还没有成型的机械设备,最原始的松子加工方式就是用锤子砸,最勤劳的那部分人率先致富,之后开始创办加工企业,所以梅河口市的松子产业是用小锤子砸出来的大产业。”崔琳说。

  上世纪90年代末,梅河口市的松子企业大规模投入机械设备,取代了部分人工,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松子产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当地松子资源和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助力梅河口市也逐渐成为知名的松子加工、贸易基地以及松子商业信息汇聚中心。

  “现在松子加工生产企业的机械设备使用率越来越高,我们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的更新升级。”姜玉军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特别是近年来,更加先进的X光机、色选机、金属检测机、真空包装机等在松子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对于梅河口市能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松子加工集散中心”原因,崔琳表示,梅河口市进入松子产业的时间比较早,抓住了发展松子产业的机遇,加之拥有一批敢闯敢拼的企业家,使得松子资源在当地能够不断集聚,让梅河口市成为世界知名的松子集散地。另外,在没有高铁之前,梅河口市是吉林省重要的铁路枢纽,铁路交通比较便利、发达,这为梅河口市发展松子产业提供了比较好的交通条件。

  “虽然梅河口市不产松子,但是相较一些主产区,我们对松子的理解更为透彻、全面,还牵头起草了国内的行业标准。我们起草的行业标准起点比较高,对标的是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崔琳说,梅河口市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松子产业的发展,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松子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正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促动下,梅河口市40年磨一剑,松子产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从“东北亚果仁(松子)集散中心”发展成为“亚洲最大松子加工集散中心”,最终成为“全球最大松子加工集散中心”。

  采购全球七成松子原料

  梅河口市发展松子产业,首先要保证能够拥有稳定的原材料来源。目前松子的采摘仍是以人工采摘为主,并且野生松子有着“三年一小收,五年一大收”的说法,很大程度是“靠天吃饭”。

  “我们的松子主要来源于东北三省,每年8月、9月,公司都会派出大量的人员前往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等主要产区进行采购。”姜玉军说,今年各地松子收成普遍不错,而且松子质量也很好,是一个松子丰收大年。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梅河口市松子加工能力的不断提升和贸易市场的扩大,当地松子采购的范围已经从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扩展到云南、陕西、山西等地,以及国外的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每年的松子成熟季,国内外的松子都源源不断地运至梅河口市。

  以乔纳森为例,除了在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等主要产区收购松子之外,还在俄罗斯、蒙古设有工厂。“俄罗斯、蒙古的工厂在当地收购松子后进行加工,然后将松子仁运到梅河口市。经过进一步的精细加工之后,最终将符合标准的松子仁销往国外。”据鄂瑶介绍。

  因为松子来源更趋多元化,所以目前梅河口市除了出口东北特产红松果仁外,还包括雪松、马尾松、云南松、巴基斯坦松等多品种松子果仁,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预计会有约8万吨的松子原料在梅河口加工成产品,大约占全球松子原料产量的70%,梅河口‘全球最大松子加工集散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崔琳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据了解,为了发展松子产业,早在20年前,梅河口市就已经开始有计划地种植红松,目前红松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5万亩。今年,已经有4万亩红松迎来盛果期,预计将会为当地提供1000吨的松子原料。梅河口市政府提出,要积极在国内布局松树林种植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果仁供应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松子产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梅河口市的重要特色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不过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梅河口市松子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梅河口市已经拥有果仁加工企业303户,但是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4户,松子加工企业的体量普遍不大,虽然一些企业也有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但是因为融资方式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另外,虽然梅河口市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松子加工集散中心”,但到目前为止,梅河口市还没有让人耳熟能详的松子品牌。低端同质化竞争、缺乏自主品牌意识,导致消费者对梅河口松子的认知度低,从而影响松子产品的附加值,这是梅河口市松子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梅河口市的松子更多是以加工生产为主,利润率相对较低。如何延长松子产业链,对松子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关乎当地松子产业更加长远的发展。

  据崔琳介绍,梅河口市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已经达成共识,要共谋松子产业发展新路径,努力推动松子产业迈上新台阶。

  “我们协会将在11月份启动梅河口市松子地理标识的认证工作,如果一切顺利,有望明年获批。届时,在梅河口加工生产松子的外包装上都可以打上地理标识,进一步扩大梅河口松子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崔琳说,“另外,我们也在协调相关金融部门同松子加工生产企业进行银企对接,希望金融机构能够因地制宜,为梅河口市的松子加工生产企业量身定做融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梅河口市近日还专门召开了果仁企业座谈会,梅河口市委书记、市长均出席会议,体现了当地政府对于发展松子产业的重视程度。

  针对梅河口市松子产业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会议明确提出,要打造优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积极开发符合果仁行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抓住良机扩大生产。要积极推进果仁深加工,与知名品牌开展技术合作,积极引进科研成果在梅河口市落地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要抓好市场营销,打造“梅河果仁”品牌,制定和规范行业标准,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果仁质量评价体系,从源头上保证果仁品质。要加强产品宣传推介,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努力打造“梅河果仁”区域公用品牌。要全力打通对外贸易渠道,降低进出口贸易风险,打造本土原料运营基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