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社区、IP出圈 江浙沪夜经济拼了
8月18日晚上8点,杭州拱墅区湖墅南路星河明苑门口,夏日夜市正在进行中,50多顶挂着彩灯的帐篷沿着人行步道一字排开,不少周边散步的市民在摊位前停下脚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社区门口的夜市人流量比较稳定,也有一些消费分化,一些餐饮类、游戏体验类摊位人流量最大,而一些文创类、珠宝首饰摊位则少有人驻足。
星河明苑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7月4日开始,社区门口试运营第一期外摆夜市,大概70个摊位,一些珠宝、餐饮、服装类集市带来了不少人气。后来,社区决定再开启第二期夜市,8月15日开始,持续20天,共50多个摊位。
从拉动消费角度看,社区门口的夜市更多是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增加15分钟生活圈的夜间活动丰富度,让大家愿意在夜间走出家门,带来人气和烟火气。在长三角,更多的城市主动打造城市文旅夜经济品牌,在城市知名景点、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起多业态融合创新的夜经济场景,不仅吸引本地居民,也打响城市文旅的夜间招牌,吸引更多游客。
激活15分钟生活圈
8月18日傍晚6点,星河明苑门口“嘎嘎香”肉夹馍夜市摊已经有三四位顾客在排队等餐。除了这个夜市摊,星河明苑社区周边没有类似做肉夹馍的店铺,周边居民闻香而来,也渐渐在摊位边聚集。
“嘎嘎香”肉夹馍摊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7月已经在这个夜市做了一期肉夹馍生意,周边的居民都认准了这个摊位,这次8月又开摊后,大多是熟客来复购。一份肉夹馍15块,加上凉皮、绿豆汤等配套售卖产品,人流量高峰时,这个夜市摊一晚上的营业额将近千元。
其他几个人流量较高的夜市摊主要卖现切椰子和新鲜水果。
水果摊主吴大大支起两张长桌,挂上几个暖光射灯,在桌上堆放起装满青红脆李和阳光玫瑰青提的水果箱,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阳光玫瑰零售价15元两斤,从水果批发冷库直接运来,量大优惠,品质新鲜,社区的阿姨们看到就愿意买上几斤。”
除了饮食品类的夜市摊,还有一些创意游戏摊位吸引路过的市民。一位摆起刮刮乐抽奖盒的摊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是第一次摆夜市摊,想起以前在别的地方玩过刮刮乐,就进了一些货品开始尝试,“没想到人气很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玩,也有小朋友晚上结队来玩,刮到奖可以兑换一些毛绒玩具、学习用品。”
这类社区夜市摊位如何开展起来,又需要哪些资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星河明苑社区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街道首先要允许外摆,也需要告知小区业主。所有资质条件都成立后,一些专业承接集市摊位租赁的运营商参与进来,他们类似于中间商角色,一方面向社区支付一定场地费用,另一方面布置好所有夜市摊位基础设施,征集摊主并租赁摊位。
负责此次星河明苑门口摊位租赁的运营商负责人蔡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次8月份夜市的招商从7月就开始,大约有50个摊位,可摆摊20天,摊位费因品类热度不同而有所区分,例如食品类每个摊位1700元,文创类只需1000元,“我们会提供帐篷、电源、插座、桌子等,摊主自己准备椅子、灯光和布置道具。”
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旭霞在今年5月第二期“橙柿·阳台协商会”上表示,夜经济有生命力,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定位人群上要分层次,二是在载体方面要多融合。夜经济最根本的,最能焕发生命力的地方,就在于让这些摊主有钱赚。
夜经济IP化
从省份来看,长三角中,上海、江苏、浙江的夜间经济也呈现出一些共性和差异,夜食依然在夜间消费中占主导地位,但夜间娱乐占比也在提升。
根据美团提供的数据,今年7月,上海夜间消费同比增速为7.6%,环比6月同期增速为10.4%。同期,上海市不同品类的夜间消费中,夜食的夜间消费金额占夜间消费总额的比重最大,其占比高达69.5%,上海市夜间消费的异地用户占比为26.3%,其中,20岁以下的夜间消费者异地占比最高,达到了41.9%,这意味着大量异地的年轻人前往上海开始夜生活。
今年7月,江苏省不同品类的夜间消费中,夜食的夜间消费金额占夜间消费总额的比重最大,其占比高达68.7%。江苏省的苏州市夜间消费最活跃,占全省夜间消费金额的25.8%。
同样在7月,浙江省的夜间娱乐(包括电影演出、休闲娱乐、美发美甲、KTV等)消费占整体夜间经济比重为62.3%。浙江省的杭州市夜间消费最活跃,占全省夜间消费金额的41.1%。
从城市来看,夜经济不仅是覆盖社区毛细血管的烟火气外摆小摊,也是城市期望整体打造的特色文旅品牌。
去年3月,杭州升级了商业外摆政策,允许商家在不影响交通安全、不影响居民生活等情况下外摆经营。去年6月,杭州出台了《关于打造“不夜天堂·乐购杭州”的实施方案》,打响“不夜天堂·乐购杭州”品牌,重点任务第一条是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包括做热夜间经济、激活夜间购物、打造深夜食堂、提升夜间文化。
8月16~18日,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举办了一场“中医潮生活”文化节,养生茶饮、养生音乐会、AI中医体质辨识、中医院名医夜诊等综合摊位在夜间街区错落排开。夜诊内容受到不少市民欢迎,该活动志愿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清河坊街区首次开展中医夜间文化节,不少市民下午5点就过来排队问诊,一直到晚上9点左右,排队的人才渐渐散去。
除了夜经济内容更加丰富,业态创新也是夜经济的新亮点。
在杭州,“西湖夜未央”文旅夜经济品牌项目将西湖风景和数字科技结合起来,其中的“AI文三”板块联动国内知名的游戏IP“仙剑”,举办落地主题展览及快闪、市集等。
除了杭州,长三角不少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特色的夜经济品牌。
例如,“苏州之夜”兼具国际范、烟火味,更具有江南文化特色。基于特色江南园林景观,融合戏剧等文化元素,苏州同里古镇退思园借助“行进式夜游”与“沉浸式戏剧”,打造独特的园林夜游项目,开创“退思邀月”模式。
《网师夜花园》是苏州经典文旅品牌,2024年最新版本融合昆曲、古琴、评弹等各色夜间实景表演,也使用全息投影、互动装置、灯光艺术等科技手段,给游客带来“景中有戏,戏中有人”的独特体验。苏州还推出园林夜间实景版《玉簪记》《游园惊梦》,除观赏演出之外,游客还可参与画脸谱等体验环节。
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也是长三角唯一入选的城市,着力打造以观光、休闲、娱乐、社交为主的现代化夜经济品牌。
将夜间经济囊括在内,上海致力于打造全天候活力空间,例如24小时影院、夜间博物馆、深夜书店、深夜餐厅、24小时健身房等,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例如,上海有城市不眠·24小时书店、和平书院·综合馆等深夜书店。
2024上海夜生活节推出博物馆奇妙夜、动物园奇妙夜、体育运动之夜、电竞之夜以及露台季、公园季、水岸季等一批特色活动。
依托于夜游、夜食、夜购、夜体等夜间经济内容的充分发展,上海进一步突出夜经济和商旅文体联动。例如,黄浦区发布了夜间消费city walk地图线路,推出欢乐夜购路线、饕餮夜食路线、沉浸夜游路线等7条商旅文体展联动的city walk线路。
上海夜经济浓度之高,也体现在各类政策、榜单指数的助推。《2024年上海市促消费系列活动方案》明确提出,打造标杆IP上海夜生活节,以“今朝夜道更上海”为主题,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秀、夜娱、夜读、夜动等7大领域,打造具有上海味和国际范的城市夜间嘉年华。
今年以来,上海还推出“上海之夏”首批100个夏夜特色活动、《夜生活造梦师:“上海之夏”特辑》纪录片、2024中国城市夜间经济活力指数、2024上海潮流夜生活指南等多个夜经济相关的内容。
在长三角,夜经济的发展从内容走向业态,也在城市政策和榜单宣传的加持下,继续在更大范围内助力城市消费品牌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