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实施后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23%
4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召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针对有观点认为“集采导致药企不挣钱了,影响了创新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用一组数据来回应,集采实施几年来,医药产业研发创新动力强劲,医药工业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23%,国内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
丁一磊介绍,在过去药价高企的时期,药品价格中30%至40%是销售推广的费用。高价格获得的收入并没有用于创新和质量提升,甚至没有形成企业利润,而只是成为流通环节的“水分”。比如国家医保局通报过的多部门联合查处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案件。该案件中,相关企业和个人合谋将生产成本几十元的药品加价至2000多元售卖,虚增加价涉嫌用于商业贿赂。该药经约谈后从2000多元降低到100多元。“如果只看价格变化而不了解背景,那么可能有人会担心降价太多是否无法覆盖成本,影响企业利润和创新。”丁一磊说。
集采前,医药企业普遍认可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创新、质量和效率,而是谋求高定价,走高回扣、高销量的模式。“在各类药品交易会上,企业对于‘好药’的介绍往往是价格空间大,适应证广,开发潜力高等。”丁一磊表示,“在这样的环境下,既导致行业缺乏创新积极性,又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还容易恶化行业生态。”
集采后,中选产品无需营销,无需再开发医院,无需所谓的“费用”即可直接“带量”进入医院,从机制上跳过了行业当中所谓的“客情维护”“市场开发”等,一定程度上不再需要销售代理,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丁一磊直言,“广大企业也认识到,以往注重营销的老办法‘不灵了’,需要真正凭创新、质量和效率来立足市场。”
丁一磊透露,集采实施几年以来,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实现约23%的年均增长,国内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2023年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创新药40个品种。“这些都说明集采后,医药行业不仅没有放慢创新脚步,反而更加明确发展战略和趋势定位,加速向创新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