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生肖经济”与投资热共振 黄金消费迎小高峰

连润 实习生 熊彦莎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春节前,黄金零售消费迎来一波小高峰。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来到北京菜市口百货,一楼金饰区域人流涌动。

  2021年以来,金价连涨3年,消费者购金热情不减。中国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约1090吨,同比增长8.78%。

  专家表示,婚庆等传统黄金消费需求仍然较高。随着年轻群体消费观念逐步转变,黄金消费意愿有望继续提升,同时黄金投资需求或持续高企。

  节前消费表现强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2月,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增长29.4%,全年累计同比增长13.3%,两项数据均居限额以上单位商品之首。进入2024年,研究机构预测,金条和金饰品消费在农历春节前将表现强劲。龙年是生肖大年,“生肖经济”与黄金消费有望形成共振。

  记者在菜市口百货发现,投资金条柜台和黄金转运珠柜台客流量较多。“小克数的龙年金条打个孔就能给孩子当作项链吊坠,大克数的金条送礼或自留都很体面。”消费者王女士说。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金条和金币消费同比增长15.7%,同期金饰消费增速为8%。中国黄金协会表示,实物黄金投资的较高关注度,使得溢价相对较低的金条及金币消费实现较快增长。

  菜百投资金条柜台的金价与银行金条价格相仿,每克另需支付10元-24元的购买手续费,金条的克单价比成品金首饰低17%左右。生肖金条单克手续费为24元,是柜台在售金条中手续费最高的品类。龙年生肖金条受到消费者青睐。

  买转运珠的顾客希望过年有个好彩头,不太在意金价波动。“转运珠单颗重量为1克-2克,金价波动对总价影响较小。”柜台工作人员说。该柜台位于菜百首饰城顶楼,许多消费者特意来到顶楼,挑选几颗转运珠并穿上红绳。“买转运珠有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满足感。”龙年出生的市民李先生说。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在黄金消费时尚化趋势下,金饰或持续抢占非金类商品市场份额。据中信证券研究所抽样调查,金饰保值率达到84%,高于钻石首饰(40%)和配饰类首饰(25%)。

  全球央行热衷“淘金”

  “黄金的表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全球央行强劲的需求,主要市场强劲的零售需求,以及去年下半年以来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等。”世界黄金协会研究主管安凯表示。

  美元降息预期支撑金价上行。根据中信证券研报,美元指数与金价走势通常呈负相关关系,降息预期将对美元指数造成压力,促进部分资金流入黄金资产,黄金需求将持续提升。中国黄金协会1月发布的《贵金属月报》显示,鉴于美联储降息时间或早于市场预期,协会已上调2024年金银价格的预测值,一旦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启,2024年下半年金价将显著回升。

  同时,持续的地缘政治风险巩固黄金的避险价值。

  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和地缘政治风险导致黄金投资需求占比扩大,各国央行成为买金主力。世界黄金协会认为,黄金具有安全性、流动性与良好回报性三大特点。

  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各国央行2023年前三季度黄金购买需求占总购买需求的23%,而2020年这一数据仅为7%。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我国央行自2022年11月起,已连续14个月增持黄金,2023年末的黄金储备量以及年增持量均创下2016年以来新高。

  国金证券表示,中长期看,随着流动性改善、美联储开启降息,叠加全球央行的购金需求,金价或进一步上行。

  黄金热销带动业绩上涨

  黄金珠宝线上与线下渠道增势强劲。据万联证券统计,2023年12月,黄金珠宝淘系平台成交额为54.24亿元,同比增长18%;京东平台成交额为22.31亿元,同比增长63%;苏宁平台成交额为433.25万元,同比增长37%。线下方面,2023年第四季度,周大生品牌终端门店净增275家,全年净增490家,超过此前400家的净增目标。

  随着金价上扬以及“线上+线下”渠道拓展,珠宝龙头表现优异。菜百股份和周大生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1.66亿元和2.64亿元-2.96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50%。老凤祥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8亿元-4.1亿元。

  银河证券研报显示,婚庆等传统消费需求热情较高,且年轻消费者对于黄金类饰品自用的需求观念逐步转变,未来黄金珠宝整体消费表现值得关注。

  根据中信证券研报,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黄金投资需求或持续高企,金饰需求景气度高。目前,黄金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板块估值有望上行。

  据万联证券统计,2023年12月,黄金珠宝淘系平台成交额为54.24亿元,同比增长18%;京东平台成交额为22.31亿元,同比增长63%;苏宁平台成交额为433.25万元,同比增长37%。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