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71个示范项目待验收 智能矿山产业链站上风口

阮晓琴 上海证券报

  往年,科达自控的业务员都是过完元宵节后才出去跑业务的。今年,由于公司大单越来越多,他们春节假期结束后就奔赴新疆、内蒙古、贵州等地,推进各地的智能矿山建设项目。

  多位智能矿山产业链相关人士表示,在多重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智能矿山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期。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智能矿山发展都会有较高增速。

  智能矿山建设明显提速

  地处山西,以煤矿智能化为主业的科达自控深刻感受到了智能矿山建设给行业带来的变化。公司董事长付国军介绍,2020年,智能矿山建设在各项政策推动下,发展开始提速。

  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于国家层面对煤矿智能化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意见提出了煤矿智能化发展的3个阶段性目标: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

  2020年4月,国家又出台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指南(试行)》,明确企业智能化建设的重点,包括新建矿山直接智能化、在产矿山逐渐改造,推动5G技术与有色矿山的融合创新。

  付国军表示,在政策推动下,智能矿山建设明显提速,2021年国家已经确定了71个智能矿山示范项目的建设。不过,疫情发生后,项目施工不时受到影响;智能矿山建设实施起来也比较复杂,技术完全打通可能还需要3至5年。他预计,行业有望在未来20年保持30%至50%的快速增长。

  智能矿山市场规模巨大

  民生证券研报显示,普通煤矿发展成智能煤矿,需要多重改造:第一,需要智能系统基站、远端控制平台等基础建设,涉及华为鸿蒙矿山操作系统;第二,需要煤机等装备智能化改造或购置,涉及郑煤机等;第三,需要交互式信息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平台等软硬件建设;第四,需要各子(分)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的相互衔接与融合,如综采子系统、综掘子系统、安全子系统、提升子系统等融合形成整个矿山的智能化成套控制系统,涉及科达自控等。

  智能矿山带来矿山开采产业链全面升级。上游主要是系统集成中所运用的摄像头、防爆计算机、防爆变频器等零部件,以及轴承、胶轮、外壳等加工耗材的供应商。此外,需根据企业规模、生产条件、IT/OT系统建设情况,打通矿产资源产运销及上下游各环节,实现矿产子系统、整体生产、矿业集团经营管理的多级优化。

  民生证券预测,不同产量及初、中、高三级智能化的对应建设价格,在悲观、中性和乐观情况下,未来10 年智慧矿山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607.70亿元、5466.76亿元和6575.5亿元。

  煤矿智能化企业率先受益

  煤矿智能化整体先行一步,与煤矿智能化相关的软硬件企业将率先享受政策红利带来的行业高增长。相关上市公司包括:梅安森、科达自控、龙软科技、精准信息等。

  梅安森相关人士表示,这两年煤价高、销量好,煤矿加大了智能化的投入,公司所处行业景气度较高。

  龙软科技致力于煤炭工业信息化、智能化领域,公司产品应用于煤矿的管控平台、地质保障系统、智能开采系统、智能掘进系统等。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1.71亿元和3817万元,同比增长40%和48%。

  科达自控提出“一体两翼”商业模式,即基于CPS理念的智慧矿山整体解决方案+标准化智能防爆产品+365在现(线)技术服务体系。公司预计2021年净利润3600万至4000万元,同比增长23.88%至37.64%;扣非后净利润3000万元至3400万元,同比增长49.29%至69.20%。

  精准信息主营军工业务、煤矿安全业务及信息通信业务。公司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亿元至2亿元,同比增长59.52%至67.92%。公司称,报告期内公司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智慧矿山业务的市场机遇,加大原有矿山智能化产品的产销力度,加快推出与智慧矿山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特别是矿用智能单轨运输系统、矿山5G项目业务量有较大增长;还增加了智慧矿山新产品、新技术储备,为公司智慧矿山主业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平安证券研报表示,智慧矿山时代到来。从市场潜力看,存量煤矿改造市场规模将达上万亿,其中智能设备市场约8000亿元,与智能化相关的基础设施、集成平台市场约2000亿元。

  目前,智能矿山市场规模还不到百亿元,成长空间巨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