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电炉钢厂停产 废钢铁矿石“冰火两重天”

董添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日,铁矿石期货、现货价格持续上涨,而同为钢材生产重要原材料的废钢价格却持续走低。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证券报记者深入调研了解到,近期废钢价格持续走低主要和电炉厂因放假停工,产量骤减有关。相比之下,以铁矿石为原材料的高炉厂近期产量急剧上升。

  开工率差异大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随着春节假期临近,下游地产、基建开工率下降明显,成品钢材需求明显减弱,不少以废钢为原材料的钢厂选择停产。

  “废钢价格表现相对偏弱主要是因为临近春节,以废钢为原材料的电炉钢厂放假停产。”富宝资讯废钢行业分析师夏圣岩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炉厂炼钢的主要原材料是废钢,相对长流程高炉厂,电炉的炼钢流程相对较简单,电炉的启停成本较低,生产灵活性较高。所以,这些短流程电炉钢厂只要发现下游需求不足、生产无利可图,说停产就可以停产。”

  高炉厂受制于自身工艺问题,近期抓住开年粗钢压减有所放松的节点,大力进行生产。“高炉厂生产钢铁,以铁矿石、焦煤、焦炭为主要原材料。这类钢铁厂炼钢工艺相较电炉明显复杂很多,涉及的各个工艺环节较多,其生产往往具有连续性,高炉的启停成本明显要高出电炉很多。春节期间这些高炉除了环保限产或检修等因素外,主动选择放假停产的并不多。”夏圣岩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高炉钢铁厂一年365天都不能停火,一旦停火,再次开工启动费用可能要上千万元。即便是有些地区限产,为了保护整套设备,防止炉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需要点火‘闷炉’,等待重新生产。”有钢厂工作人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进入2022年,很多地区对粗钢的限产压力相比2021年有所缓解。不少地区以铁矿石为原材料的高炉厂陆续开始复产,全国高炉开工率攀升至80%左右。”夏圣岩表示。

  原材料价格分化

  机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废钢价格在3250元/吨左右,相比2021年下半年最高点的3500元/吨,下调了250元/吨左右。

  相比之下,铁矿石期货、现货价格日前持续走高,部分铁矿石现货品种价格超过1000元/吨。兰格钢铁网数据显示,1月28日进口矿远期现货参考价平均上调0.59美元/吨。61.5%澳粉报价为137.5美元/吨;62.5%巴粗报价达到123美元/吨;58%印粉报价达到71美元/吨。这一报价,已经接近2021年高点。

  1月28日,铁矿石期货延续上涨态势,铁矿石期货2205合约报收829元/吨,收盘涨幅达到7.59%。

  “废钢即便是近期价格下跌,但依然处于近年同期历史最高位。”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对于废钢收购商来说,囤货意愿整体较低。”

  预计节后将上涨

  2022年以来,作为原材料的铁矿石、焦炭价格震荡上行,成本支撑力度明显增强。机构普遍预计,春节之后成品钢价格会上涨。

  机构数据显示,1月焦炭价格完成三轮提涨,累计涨幅达500元/吨。兰格钢铁云商平台成本监测数据显示,使用1月购买的原燃料生产的普碳方坯不含税平均成本较上月同期增加337元,涨幅为10.2%。

  “如果预期成品钢价格上涨,期货一般会先从原材料开始炒作。近期铁矿石期货比螺纹钢期货涨势要更强劲。”多位钢铁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从成品钢报价看,目前兰格钢铁全国钢材综合价格吨价为5099元,较上月末上涨68元,涨幅为1.4%,同比上涨9.8%。其中,建材价格为4884元,较上月末上涨93元,涨幅1.9%,同比上涨11.2%;板材价格为5195元,较上月末上涨69元,涨幅为1.3%,同比上涨7.2%;型材价格为5160元,较上月末上涨49元,涨幅为1.0%,同比上涨15.1%;管材价格为5660元,较上月末下跌56元,跌幅为1.0%,同比上涨12.8%。

  随着各地压产任务完成,近期钢铁企业复产增多,钢铁产量环比明显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粗钢日产量来看,2021年12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78.0万吨,较上月增加47万吨,环比上升20.3%,同比下降5.6%。中钢协数据显示,1月上中旬重点钢铁企业粗钢平均日产为197.7万吨,较上月同期增加6.4万吨。

  对于春节之后的钢铁市场,兰格钢铁研究中心王国清认为,2月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限产力度将有所加强,供应仍有一定收缩;从需求来看,节后复工将释放部分建材需求;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升,生产保持扩张区间运行带动板材需求保持平稳。从原材料来看,铁矿石、焦炭价格的上涨使得成本支撑力度增强;从市场预期来看,当前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市场对于春季基建投资需求释放持乐观预期。预计2月国内钢铁市场将呈现震荡小幅上涨格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