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加速推进 国产医用耗材迎来发展春天
多地医用耗材带量采购陆续推进。7月1日,福建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公示福建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的通知》,公示人工关节、留置针、超声刀、镇痛泵四大类耗材的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此前,山西、浙江等多个省市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方案也已陆续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短期内将对相关医用耗材的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但终端价格的下降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同时加速优质低价的国产耗材对同类进口产品的替代,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竞争格局较好的细分医用耗材赛道的头部公司。
多地实施
7月2日,安徽省医保局发布消息称,自7月1日起,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举办的非营利医疗机构,统一执行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价格,按照2019年全省网上采购额测算,预计两类产品年节约资金分别为3.6亿元和0.28亿元。
6月30日,安徽省医保局、卫健委等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广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经验实施办法的通知》(简称《实施办法》),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经验。《实施办法》要求扩大实施范围,实施范围由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扩大到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其他医疗机构积极参加。
早在去年7月份,安徽和江苏已率先对部分高值医用耗材进行带量采购。2019年7月,安徽通过带量采购谈判议价,骨科(脊柱)类、人工晶体类产品总体平均降价分别为53.4%和20.5%。与此同时,江苏分别于2019年7月份和9月份在全省开展了部分高值医用耗材组团联盟集采。
6月30日,江苏省医保局发布《江苏省第三轮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组团联盟集中采购方案》,开展初次置换人工膝关节、人工硬脑膜、人工硬脊膜、疝修补材料的组团联盟集中采购。
除此之外,跨省跨区域联盟版医用耗材带量采购也在持续推进。5月9日,首批人工晶体类眼科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会在天津举行。全国范围内第一次跨省跨区域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由京津冀及黑吉辽蒙晋鲁共9省市参加,带量采购的耗材选择了人工晶体类眼科耗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此前发布消息,目前共有44类产品确定中选,涉及70种具体产品,平均降幅为53.72%,最高降幅为84.21%。中选价格预计2020年7月执行。
5月21日,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河南省医疗保障局联合发公告,组织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施量采的品种主要包括吻合器、补片、胶片3类医用耗材。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医用耗材集采是完善医疗机构耗材阳光采购的重要环节。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行集中采购后的耗材价格与为实行前呈现大范围下降,通过集中采购降低耗材价格的效果显著;二是由于医用耗材品种范围广、使用量大,实行集中采购能有效减少寻租空间,提高医疗机构对于医用耗材采购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三是能加快促进耗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相关医疗机构可以在采购平台获取同类产品中标价及可配送单位等信息,大幅提高了耗材采购的可选择性,也减轻了耗材招标采购的工作量。
政策频发
5月28日上午,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主持召开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座谈会,听取部分企业和协会代表意见建议。这被业内广泛认为是国家版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渐行渐近的一个信号。
5月9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赴天津调研。期间,胡静林出席了天津等九省份联盟采购高值医用耗材申报信息公开大会,赴天津人民医院考察医保结算、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落地情况。
胡静林指出,本次天津、北京、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山西、内蒙古联盟采购人工晶体,是继去年安徽、江苏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破冰后又一重大进展,彰显了以天津牵头的联盟地区医保部门敢啃硬骨头的责任担当;希望联盟地区以本次采购为起点,将更多质优价宜产品纳入采购范围,为全国普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探索经验。
6月份,医保局也是连续发文,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行业。6月8日,医保局下发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暂行办法》),对目录产品的确定、医保支付标准等方面作了规定。文件称,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综合考虑医用耗材的功能作用、临床价值、费用水平、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采用准入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医用耗材目录》(简称《目录》)并定期更新,动态调整。《目录》内医用耗材按规定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兴业证券认为,本次文件是国家层面首次制定的《目录》,与此前发布的《基本医保用药管理办法》相呼应,选择医保品种时更注重产品本身的临床价值和性价比,再结合谈判降价、带量采购等方式,以期在保障患者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维持医保资金长期的平稳运行。
6月4日,国家医保局下发公告,公示第二批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的医用耗材信息,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形成“通用语言”的工作。6月28日,国家医保局再次发布《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更新》。
张立超认为,近期,国家医疗保障局等部门相继出台关于医用耗材目录产品的确定、医保支付标准、编码“通用语言”工作等政策文件,标志着今后将从国家层面推动和建立全国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尤其是“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将成为未来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重点方向。同时也应注意,国家层面搭建的医用耗材集采平台并不是简单地对现有省级耗材平台的替代,而是在招标、采购、配送、结算等环节与各省平台形成层次分明、协调互动的共享系统,使得耗材产品的价格更为透明,也更有利于相关部门的高效监督。
集中度提升
张立超表示,在多地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对于医用耗材行业来说,一方面将受益于国家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建设所带来的行业增量空间,另一方面也将促使行业本身向具有规模优势、技术成熟、创新能力强的头部企业加速集中,特别是进口替代空间明显、产品具备较高性价比的国产医用耗材品牌将迎来发展的春天。重点关注包括心血管支架、骨科植入物、人工晶体等临床使用成熟、用量大、附加值高的带量采购重点品种的生产流通企业。
兴业证券认为,整体来看,医保医用耗材目录的动态调整提高了目录调整频率,新上市的产品将及时被纳入目录而快速放量,利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发展。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短期内将对相关医用耗材的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但终端价格的下降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同时加速优质低价的国产耗材对同类进口产品的替代,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竞争格局较好的细分医用耗材赛道的头部公司。
渤海证券认为,耗材集采已是大势所趋,首先纳入集采范围的品种具备需求大、技术成熟、国产化率高、单价值高等要素,例如心血管支架类、创伤骨科、人工晶体等,但目前集采价格大都尚未穿透公司出厂价格,总体来看集采将促使行业向具备规模优势、技术先进、创新迭代的头部企业集中,龙头优势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