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多个周期品种年底意外涨价 后续走势或分化

张玉洁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临近年末,以钢铁、水泥等为代表的多个周期品种出现价格上涨,部分品种价格甚至突破一段时间内的新高。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有望从中受益。

  多品种意外跳涨

  首先意料之外的是钢铁。近期国内钢市走出超预期行情,以螺纹钢为主的多个品种一路疯狂拉涨,一举扭转市场颓势。在局部地区,如华南地区的广州市,近期螺纹钢价格一路飙涨至5000元/吨,与东北、华北地区的主流品种价差超过1000元/吨。“南北材吨价差超过1000元,这是不正常的。”一位钢贸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受此影响,近日沙钢、河钢等钢铁企业已经纷纷开始上调建筑钢材价格。

  同样无预兆跳涨的还有尿素。中国化肥网数据显示,11月23日至今短短一周时间内,全国大部分地区尿素价格上涨了20元-80元/吨,涨势急且猛。

  近期原纸、纸板涨价函继续传出。据中国纸网报道,玖龙纸业多个基地将从12月1日起涨价50元-100元/吨。同时,下游纸板厂继续呈现上涨氛围,浙江地区部分纸板厂更是在一周之内连涨两次。

  PVC自11月中旬开启一轮涨价,PVC期货主力2001合约12月2日收于6905元/吨,盘中一度触及6930元/吨,刷新了近半年来的新高。

  与上述品种的短期波动相比,水泥已经涨了很久且屡创新高。自8月下旬开始,随着旺季的来临,水泥价格一路上涨。根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截至11月25日全国P.O42.5散装水泥价格为495.31元/吨,超过2018年最高点,也创造了2011年以来的最高点。今年涨幅最高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南,如广西、广东、河南等地涨幅都在10%以上。

  短期供需失调

  不少周期品的需求与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基建直接相关。从相关行业人士的观点来看,近期房地产、基建项目进度超预期,2020年春节较早存在赶工期现象,以及环保政策下供给收缩这些因素叠加,造成了部分区域供需失衡,从而导致相关品种的大涨。

  气候和假期安排下的赶工期,导致了整体需求提升。有建筑行业人士指出,今年春节较早,需求将在年末持续释放,并且华南地区上半年雨水较多,导致需求后延,因此整体行业需求仍处于旺季,导致多地建材库存水平较低。

  房地产方面,近期数据也在回暖。2019年10月房地产数据显示,新项目开工出现反弹,竣工有望继续上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1-10月全国房地产相关数据,新开工方面,1-10月新开工同比增长10%,较1-9月上升1.4个百分点;土地方面,1-10月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6.3%,降幅较1-9月收窄3.9个百分点;竣工方面,1-10月商品房竣工面积同比下降5.5%,降幅较1-9月收窄3.1个百分点。

  也有分析指出,今年二季度开始,监管部门开始对前期房企密集发债融资的情况进行控制,房企资金面压力增大,因此快速开发促回款成为不少房地产商确保现金流的重要方式。房地产开工建设节奏加快,带动了相关产品的需求。

  供给方面,天风证券指出,环保成为短期供给收缩的重要变量。水泥行业中,此前河南地区受到重污染天气预警影响,水泥企业环保限产,不少地方公路运输也受到限制。除水泥行业外,环保对供给的影响也体现在钢铁、PVC和化肥等行业。

  此外,不少品种如钢铁等,由于前期市场疲弱,经销商普遍对后市较悲观,导致前期库存不高,难以应对短期内的需求增长。

  后续走势或分化

  目前局部地区高钢价被认为将不可持续。我的钢铁网首席分析师汪建华认为,12月中旬钢价有望进入冬储定价阶段。这个阶段,钢价终将要回归到冬储合意价格水平。他指出,12月钢铁市场,在生产积极性不减而需求有回落的背景下,部分反弹超预期的区域和品种,存在冬储合意价格倒逼钢价下行的压力,从产业健康运行的角度看,钢价匹配基本面变化而适度下行,或更有利于明年的行情展开。年关将至,捂紧口袋或为上策。

  而水泥的高价被认为还将持续,相关企业盈利水平将得到保证。天风证券指出,水泥错峰生产即将来临,错峰已经成为政府与企业的共识。近期各地发布冬季及明年错峰生产计划,广东、广西水泥企业2020年1月开始停产40天,宁夏要求水泥企业12月1日至2020年3月10日施行错峰生产,湖南省公布水泥错峰计划,要求2020年一季度水泥企业停产不少于40天。淡季确保供给保持合理水平,有望使得淡季水泥以高价水平进入明年一季度,为水泥企业明年盈利实现开门红。

  中信建投建材首席分析师吕娟则认为,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需求端基建投资加速、地产韧性十足,预计2020年将维持量价齐升态势。区域龙头企业将直接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