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银发潮”遭遇养老围城 万亿级市场下养老机构盈利难

李振21世纪经济

  国务院印发的一份文件,将人口老龄化第一次提升至国家战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下称《中长期规划》)提出,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949万,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6658万,占总人口的11.9%。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即将迈入老年的50-59岁人口比例约为14.6%。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老龄化的程度将持续加深。

  “银发潮”正在催生一个万亿级产业。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的健康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6万亿元。

  在11月26日广州召开的银发经济高峰论坛上,国家卫健委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卫健委医养结合课题组组长张汉湘表示,我国当前养老产业正呈现“三冷一热”特点,在迎来政策热、舆论与研究热、社会资本热的同时,养老产业却“遇冷”。

  老龄化催生万亿级产业

  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至今已有20年。在这20年中,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升至2.49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10.2%上升至17.9%。

  未来,这一比例在中国还将持续上升。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继续上升到28%,60周岁以上人口达到4.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

  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巨大的养老需求。在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看来,中国将进入以长寿为主导的老龄化阶段,养老已经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朝阳行业,老年健康整体产业规模甚至将超过传统建筑业。

  他以中国房地产行业销售规模举例称,该行业在2017年实现13万亿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在不断下滑,而老年产业、康养服务业的增速分别达到了9.74%与11.48%。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对于养老产业的需求也进行过一项测算,中国老龄产业产值将在2050年突破100万亿元,届时将占GDP三分之一以上,与养老相关的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如此巨量需求,自然吸引了各路资本介入养老服务机构。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首次提出,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带动了第一波民办养老机构的创办风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14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达到9.4万个,增速达到高峰值44.6%。

  广州中远海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蒲有胜认为,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正是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重要原因。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资本中既有国企央企,又有险资银行,既包括万科、泰康等行业巨头,又包括中小型民营企业。

  例如,泰康保险旗下的泰康之家以医养结合、持续照护为核心,陆续在北上广推出了燕国、申园、粤园等13个医养社区。今年12月,其在武汉建设的养老社区“楚园”将正式对外营业。

  中民投依靠居家养老模式在全国“跑马圈地”,2018年已经收购管控超过1700个社区,围绕这些社区店,给老人提供一日三餐、上门的居家护理、康复护理等服务。

  养老机构遭遇“围城”

  地产、保险、互联网、大健康等相关企业均已在养老机构上有所布局,但养老机构真能分得这万亿级产业蛋糕吗?

  以养老服务机构数据为例,2015年1月,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收支只能持平,40%的民办养老机构长年处于亏损状态,能盈利的不足9%。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中国养老机构数量从4.43万个急速下降至2.8万个,2016年开始才再度回暖,但每年的机构增长数量仅数百个。

  著名人口学家、北京大学人口所乔晓春教授在北京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中只有4%的养老机构实现盈余,超过60%的养老机构需要10年以上时间才能收回投资。

  蒲有胜认为,亏损究其根本在于养老产业当前重资产、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养老院的投入产出都有一个盈亏平衡点,超过盈亏平衡点的时候自然能够盈利。但养老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才有回报的产业,一开始投入大且空置率高,需要后期养老床位使用率提升带来回报。

  他拿广州的几家养老院做对比,万科修建的养老服务机构,平均一个床位的装修成本在20万元左右,越秀集团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的修建成本也在9万-10万元,其他民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的装修成本也控制在6万元左右。

  “每张床的装修成本实际上需要6-8年才会回本,8年之后才是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获期。”蒲有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大部分资本是没有这个耐心的。这也导致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围城”现象,一方面养老产业迎来万亿级规模,资本圈地各方涌入;一方面各家养老机构因诸多因素暂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广州泰康之家粤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家俊对于破解“围城”颇有信心。他认为,医养结合一定是未来养老产业的大趋势。至少在服务高端老人群体方面,泰康找到了一套不错的模式。

  在受访专家看来,除了高端养老服务需求外,中国更多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在中低端,未来养老服务及产业发展的重心也一定是在基层。医养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要处理好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帮助老人找到适宜的养老方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亿,而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仅746.3万张,以此计算,仅3%的高龄人口能够获得与之匹配的配套养老机构服务,产业规模扩展仍有极大空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