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业内:未来创新药估值体系或向产品管线转变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潘宇静)随着科创板正式交易日期临近,市场对于创新药投资的关注也日趋火热。近期,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创新药政策环境逐步与欧美接轨,创新药仍是未来几年医药投资的最大“风口”。未来创新药估值体系将有望实现从PEG向Pipeline(产品管线)转变,今后具有大品种pipeline的企业将会获得估值溢价。

  按照目前国际上对创新药的分类,最高等级的是全球首创新药(first-in-class),相比这一领域最为发达的欧美国家,国内的相关研发成果还近乎处于空白;第二等级的是同类最佳品种(best-in- class),国内已面世了少量品种,例如目前在肿瘤免疫疗法领域,我国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创新药数量仅次于美国,已位于世界前列;第三等级的则被称作等效、优效品种创新药(me-too、me-better)暂时是我国创新药研究的主体。

  “目前国际通行做法是通过并购或者license in的方式获得重磅创新药,比如美国辉瑞、以色列Teva以及我国的再鼎医药、基石药业、索元生物等。”久友资本执行合伙人孙毅表示,以辉瑞为例,是典型的通过并购获得重磅品种的公司,立普妥成为史上最成功me-better药物。而索元生物则是通过license in的方式获得重磅创新药。

  孙毅所提到的license in,其核心是“产品引进方”向“产品授权方”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并约定一定金额的里程碑费用以及未来的销售提成,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商业化权利。

  以索元生物为例,公司从国际大药厂引进经过临床II、III期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并对部分病人有效的新药,利用其独创专有的生物标记物(biomarker)平台技术在残余的临床样本中找到可预测药物疗效的生物标记物。通过使用这些新发现的生物标记物作为伴随诊断来筛选病人,索元生物能够在敏感患者中重新开展临床试验,从而优化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并达到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时间开发出一批创新药。

  “无论是对于自主研发新药的企业,还是通过并购或者license in的方式获得新药品种的企业,合理的新药项目价值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徐佳熹表示,随着创新药政策环境逐步与欧美接轨,A股、H股资金来源的国际化和创新药标的的日益增加,未来创新药估值体系将有望实现从PEG向Pipeline(产品管线)转变,今后具有大品种pipeline的企业将会获得估值溢价。

  浙商产融投资总监王金祥认为,索元生物通过生物标记物指导的新药再生和价值重建,“性价比”远优于传统的新药研发模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