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京东到家双十一销售额达同期3倍 开启零售1小时时代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12日电 11月12日,无界零售即时消费平台京东到家宣布,在11月10日-11月11日的京东到家双十一大促周末中,平台总体销售额达去年同期3倍。在双十一这场全民购物狂欢节中,京东到家凭借1小时到家的极致体验迎来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表示:“50%以上的超市生鲜医药零售,以及更多的零售行业,都会迅速电商化,1小时化。几年后,整个零售行业会和今天有很大的不同。深度赋能、深拓渠道、深耕商品是京东到家未来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我们将加快发展步伐,持续推动零售领域的双线融合,加速助推零售行业的1小时化发展。”

  深度赋能实体零售 63城10余万门店共同开启双十一1小时时代

  零售行业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不断加深,京东到家通过以流量赋能、履约赋能、商品赋能、门店赋能、用户赋能为核心的五大模块,向传统零售商深度赋能,为零售商构建无界零售基础设施,助力实体门店完成线上化转型,在保持线下正常运营销售的同时得以高效履约线上订单。

  在今年京东到家双十一中,已有10余万家实体门店完成电商化、数字化升级,成为这场电商大促的深度参与方,为63座城市的上亿消费带来1小时到家的双十一“血拼”体验,正式开启了双十一的 1 小时时代。

  数据显示,在今年双十一周末中,沃尔玛在京东到家平台销售额达去年同期4倍;永辉超市销售额达去年同期2倍;永旺销售额达去年同期2.5倍;鲜丰水果与百果园作为水果连锁的代表,销售额分别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和2倍。在医药商家中,老百姓大药房销售额达去年同期2倍;益丰大药房销售额达去年同期1.5倍。

  屈臣氏/万宁/名创优品推动美妆家居类商品销售额达同期5.5倍 全品类商城布局加速

  在今年10月正式牵手家乐福后,京东到家以惊人的成长速度基本实现了商超领域的“大满贯”,随后京东到家正式提出为消费者构建即时消费全品类商城的目标。在此次双十一大促周末中,在商品品类维度,各大品类均实现整体销售额的大幅增长,其中日用百货类商品销售额达去年同期5倍;医药健康类商品销售额达去年同期2.5倍;蛋糕烘焙类商品销售额达去年同期3倍;美妆家居类商品销售额达去年同期5.5倍,增幅最高。

  生鲜果蔬作为京东到家平台销量占比最高的品类,鲜丰水果、百果园、上蔬永辉、京西菜市、萝卜青菜等社区生鲜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生鲜商品选择。在医药健康领域,京东到家已与全国90%以上的头部连锁医药商家达成战略合作,平台入驻的医药门店超过1.5万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十一前夕,以屈臣氏、万宁、名创优品为代表的美妆家居类的零售巨头商家接连上线京东到家,极大程度丰富了该品类的优质商品供给,带动美妆家居商品成为京东到家平台上双十一销售额增速最高的商品品类。

  未来,京东到家将深耕商品,加快全品类商家拓展速度,与母婴幼儿、海鲜水产、酒水茶叶等更多连锁专卖店达成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商品选择,全面打造即时消费的全品类商城,满足消费者对即时消费的一站式购物需求。

  二三线城市销售额增速超一线 聚拢区域零售商加快渠道下沉步伐

  在今年京东到家的双十一大促周末中,销售额增速排名的前十座城市分别为茂名、潍坊、中山、珠海、绵阳、惠州、廊坊、湘潭、太原、贵阳 ,二线与三线城市的销售额增速已然超过一线城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三、四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收窄,低线城市居民的网购观念也逐渐从看重性价比和品质,向购物的便捷性、时效性转变,成为了即时消费市场的新蓝海。京东到家在今年正式宣布将深拓渠道,全面加速渠道下沉,计划在2019年内重点开拓三、四线新城,将覆盖城市数量提升至200。在此背后,京东到家通过与步步高、人人乐、中商等区域巨头的深度合作,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针对区域零售商的赋能方案,本土零售品牌的上线,有效激活本地市民的消费热潮。

  以今年4月新开城贵阳为例,在贵州省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合力超市,以及本土生鲜果蔬连锁首阳生鲜、超奇生鲜,烘焙连锁惠诚滋知等均已上线并参与了今年的双十一大促,推动贵阳销售额增速位列前茅。与全品类区域巨头纷纷达成合作,有效推动了京东到家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这也让京东到家提出的200城计划更显势在必得。

  此外,为了化解“双十一”期间的运力压力,达达推出了能应对超大流量同时且高度集中汇入的“达芬奇”智能运力调控系统,在双十一当天整体提升了30%的平均人效。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