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洛阳两医院重回“公立序列” 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模式待考

朱萍21世纪经济报道

  产权改革应市场化

  著名医改专家、陕西省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在接受行业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对公立医院支持力度大,财政投入多,存在利好政策;地方政府以增强公立医院公益性为说辞,收回在一定程度上也最能体现政府的责任;由于多种复杂原因,社会办医疗机构存在很多问题,也是政府收回的理由。

  10月12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此前长期以来社会办医不但没有国家级行业组织,更没有标准和规范可遵循,因为非公立的人权、事权、物权、财权和政府没有关系。

  但徐毓才认为,恢复医院“公益性”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对于上述医院重回“公立”,有业内人士称这是一种“历史倒退”。

  在徐毓才看来,公益性与公立医院并不存在直接关系。一个好的医疗市场应该是有竞争、有激励、有约束、充满活力,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发力,应该做的是继续加大放管服力度,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而不是偏爱公立医院,最终还是一个畸形的医疗市场。

  张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此前宿迁政府想收回宿迁市人民医院,后者不同意,所以宿迁市政府出资,新建一家大型三甲公立医院,才有新建公立医院之说。

  张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此次政府收回上述公立医院,其实有相当部分职工股东不愿意。“当时洛阳改制时,所有医院都是员工掏钱买了医院的股权,变为医院职工持股制度。此次政府收回时,给出的对价是员工出资+银行利息。其中,有些医院原本在洽谈大型投资机构股权合作,后者开出了市场化的价格,比政府出的价格高出不少,但无法进行收购。”

  张阳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应对产权领域的改革比较慎重,如果政府为了补充或增强公共卫生职能,参与非公立医院的产权合作,除了改制后确保医院保持公立属性外,还应该在参与产权改革过程中尽可能遵循市场规则,保护社会资本利益和投资积极性。

  “如果不遵循市场规则,会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者身份,也会打压社会资本参与办医的积极性。一个成熟的地方医疗市场,需要形成一个有竞争、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各种主体参与的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张阳指出。

上一页12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