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智能制造群像:构建技术壁垒和产业协同的竞争力
凭借着地缘特性,深圳的智能制造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助推效用有独特的优势。而随着产业竞争和迭代深化,各类型企业的竞争方向也聚焦在了打造独有的技术壁垒和把控产业链关键环节上。
比如作为智能硬件的入口环节,针对视觉系统的产业链布局便是诸多企业探索的焦点所在。算法公司、视觉模组公司与硬件企业协同研发,使得智能手机配备多生物识别和AI场景化应用的功能得以快速实现,从而进一步走向智慧化。
近日,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的“触摸智造-2018中国制造业价值发现之旅”交流中,商汤科技集团副总裁柳钢便介绍道,企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打造自己的“生产车间”,自主研发整套网络训练系统,并与对算法突破有帮助的大型产业融合发展。
智能硬件生产本身也面临迭代的机遇。在深圳市重点发展的机器人行业,经历过初期爆发后,接下来将真正进入竞争深水区。为此,研发型企业在进一步探索如何将产品变成“强刚需”;制造型企业则转向无人工厂的转化迭代;对传统制造企业而言,则加速依靠互联网服务商以低成本联网、上云并进行智能化改造。
总体而言,业内人士表示,在智能制造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方面仍需长期战略性关注和加持,包括在前期的教育导向方面,尤其要从改变思维方式着手。
打造核心技术壁垒
作为未来AI发展的信息流入口之一,生物识别尤其是人脸识别相关技术算法和硬件配套在深圳推进最为显性的,便是当前在各类智能终端的应用。
其核心涉及三大环节:硬件模组收集信息数据并进行初步运算,算法公司提供超算中心和技术平台,硬件厂商则针对产品进行应用匹配。构造技术壁垒,是每一个环节的核心所在。
商汤科技所关注的就属于深度算法环节。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过程中,柳钢表示,商汤要搭建自己的“生产车间”,通俗而言,就是有地方生产算法或者核心组件,同时搭建自主的超算平台,并具备芯片设计能力。三者结合,便可快速地把识别和运算等能力,通过芯片的方式落地到智能设备中。
而在信息获取环节,就需要硬件模组进行信息采集和相应的算法集成。奥比中光就是具备3D深度相机计算芯片设计能力、并实现3D结构光模组量产的供应商。
据公司财务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陈彬介绍,奥比中光在视觉技术领域的芯片设计、深度算法及光学设计上均为公司独立完成,这免去了不同环节分由不同公司完成带来的技术耦合、高沟通成本等难题。
他指出,当前在3D视觉方面的竞争主要来自海外IT巨头和国内光学和生物识别相关公司,行业已进入巨头竞争时代,未来留给创业公司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因此具备核心技术集成能力的公司就更具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苹果公司发布iphone X,引发对Face ID取代Touch ID的讨论之后不久,中国手机品牌OPPO发布的高端旗舰机型Find X成为首款搭载具备3D结构光技术的人脸识别镜头,其提供商正是奥比中光。
回到智能硬件生产研发本身,在此次走访交流中,多名行业人士表达了机器人市场正走在亟待突破的关键路口。
在金大精密CEO王茂林看来,当前机器人市场正在走向饱和,同时消费者对于机器人消费愈发理性,这导致今年下半年,机器人市场的优胜劣汰会加速洗牌。“现在大家开始拼内容,有大公司支撑、有技术和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公司,才可以活下去。”王茂林认为,接下来市场发展的核心将聚焦在产品能否解决消费者痛点上。
王茂林同时也是金大智能的创始人,对于公司发展逻辑,他分享道,单纯“接单生产”的公司在行业变化过程中主动性不大,而一旦掌握精密硬件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硬件设计和制造的专利储备,同时拥有自主研发的智能硬件产品,就获得了未来长远发展的竞争实力。“但这需要过程,经过1-2年对行业理解的沉淀之后,了解市场产销的具体趋势,也就了解到了行业发展的痛点和刚需所在。”在他的规划中,旗下第三家兄弟公司正呼之欲出,主营机器人研发与销售。
勇艺达机器人副总裁贾湛有同样观点,他表示机器人特别是服务机器人目前还是弱刚需的产品,这是全行业面临的挑战,需要进行技术突破,或者能够找到用户真正的核心痛点,才能引爆市场。但这个刚需点和痛点的解决又依赖于整体的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