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广深港高铁串联创新产业带广深莞佛超前布局

李振21世纪经济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产业版图,正因广深港高铁的贯通而悄然重塑。

  9月23日清晨,两列高铁列车相向而行,一列从香港西九龙站驶出,一列经由深圳北站出发,实现了香港与内地高铁网络首次意义上的接轨。据香港入境事务处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广深港高铁开通两日即实现出境60432人和入境61775人。

  数据不仅见证了广深港高铁带来的旺盛人流,更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在互联互通上的巨大需求。广深港高铁途经的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临近广州南站)等城市,早已超前谋划,以期把交通流转化为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产业流,充分放大广深港高铁带来的“产业红利”。

  受访专家表示,高铁通常能够带动一片区域和一群城市快速发展,广深港高铁恰恰将中国最活跃、开放和自由的湾区地带联系到一起,途径之地与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也十分契合,未来凭借高铁将形成一条全球创新和产业链条。

  高铁带来新产业红利

  从时速几十公里的广九铁路,到时速300公里的广深港高铁,铁路把香港同内地的距离一步步拉近。

  铁路还将沿线的产业版图一一改变。此前的广九直通车,常被形容为连接香港与内地的铁路纽带。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列车带着港商的资金和订单源源北上,逐步将香港的轻工制造业搬迁至珠江三角洲。

  据不完全统计,在改革开放40年间,港企和港商顺着广九直通车北上入粤,仅香港一家就独占广东省外资利用额的70%,广州、东莞、深圳三城引入港资至少1700亿美元。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分析称,广九直通车确实在早期通过“前店后厂”模式为广东带来了大量资金和技术。但现在恰逢广东进入自贸区时代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横空出世,珠三角已经进入产业转型关键期,香港的科研资源、金融等专业服务、国际化人才等再次成为被争抢的高端资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广深港高铁北起广州南站、南至香港西九龙站,高铁途径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下称“广深莞佛”)等城市广早已超前布局,谋划抓住这一发展机遇。

  在胡刚看来,不论是香港还是珠三角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技和高端服务产业成为各个沿线城市提早布局谋划的重点也在情理之中。

  距离广州南站车程仅10分钟的佛山三山新城,早在2015年初就被规划成为佛山的“香港城”,瞄准承接香港的科技创新、高端服务、文化创意等资源。

  作为著名侨乡,不少港澳知名人士祖籍佛山,香港与佛山之间的交流也一直紧密。按照佛山南海区的规划思路,佛山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而广深港高铁沿线的广深则是创新中心。

  2017年,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梁振英曾率团考察佛山,首次提出了“香港+佛山”模式,要一起面向全球、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同年6月,佛山市委、市政府就提出“香港+佛山”在7大领域11个重点合作项目。

  高铁沿线的光明城站位于深圳光明区(原光明新区),在深圳科技创新核心强区(南山)和东莞着力打造的未来科技创新中心(松山湖)之间。这里也被规划成为广州、深圳、香港高端要素和人才资源的集聚地。

  根据《光明新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随着粤港澳合作逐步推进,光明将成为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这里布局了科学城、中山大学·深圳、光明云谷和光明小镇等项目,集聚了一大批如华星光电、欧菲光、杜邦、万和、蓝思旺等知名港资企业、合资企业。

  三山新城和光明区只是广深莞佛超前谋划科技和高端服务产业的一个缩影。庆盛站附近的广州南沙区庆盛板块被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区,与香港的优势完全契合。深圳更是在福田站附近打造了河套—福田保税片区,与香港共谋“深港最佳合作地”。

  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广深港高铁带动的产业红利逐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产业版图,正因广深港高铁的贯通而被悄然重塑。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