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开行10000列 中欧班列规模质量跃上新台阶
8月26日,X8044次中欧班列(汉堡—武汉)缓缓驶入武汉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标志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达到10000列。中欧班列开通8年来,已实现国内48个城市开行,到达欧洲14个国家、40余个城市;货品种类不断丰富,对地区产业的带动作用显著。
规模与质量迈上新台阶
2011年至2016年,中欧班列分别开行17列、42列、80列、308列、815列、1702列。2017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3673列,同比增长116%。2018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共开行2490列,同比增长69%。中欧班列规模增长进入快速通道,被喻为“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质量效益提升更引人注目。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翊宇介绍,目前中欧班列在去程组织上,运输货物品类已从最初的轻工用品、日用百货等逐步扩大到汽车汽配、粮食食品、木材、家具、化工品、机械设备等多种类商品,笔记本电脑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逐渐增多。
今年3月,专为美的家电定制的合肥中欧班列开往波兰最大铁路枢纽货运站罗兹车站。去年5月,由大庆市开往比利时泽布鲁日的沃尔沃高档小汽车专列是中国制造的豪华轿车首次进入欧洲市场。李翊宇谈到,在返程组织上,中欧班列已形成以汽配、机械设备、日用品、食品、木材等为主的固定回程货源。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吴家山中心站看到,汉堡到武汉的第10000列中欧班列上,装载着德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以及来自白俄罗斯的鲜牛奶等货品。
铁路总公司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基本形成了65条中欧班列线路,已实现国内48个城市开行,到达欧洲14个国家、40余个城市。以中欧班列(武汉)线为例,开行以来,共运送价值60亿美元的货物出口到国外。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在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中,铁路运输出口额增速最快,其中2017年以铁路运输的货物出口额为155.7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34.5%。
带动产业集聚
临近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各类物流园区和产业园分布在路边,一辆辆装载货物的重卡、厢式货车往来穿梭在马路上。
“通过开通中欧班列,对接武汉当地产业需求,满足了不同层次企业需求,吸引了多家知名企业入驻武汉或在鄂投入项目,如法国迪卡侬、中航林业等。”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综合运输处副处长杨华俊介绍。
武汉铁路局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中欧班列的带动下,冠捷、英利、台湾奇宏科技,以及世界奶粉巨头澳优公司等纷纷向湖北转移生产布局。中欧班列(武汉)超过六成的去程货品,来源于湖北本土的东风整车、富士康电子产品、冠捷显示器、武钢特种钢材、长飞集团光缆等大型制造企业,中欧班列(武汉)拉来一条产业带。”
“以前公司从德国进口的汽车零配件海运需要45-50天,现在通过中欧班列,大约需要17天左右,铁路运输性价比是最高的。”武汉本田贸易有限公司员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产能紧俏的主机,其零配件需要从德国、东欧地区进口的,都是通过中欧班列来运输。”
中欧班列出口拉动带来的产业集聚在多个地区显现出影响。据了解,在厦门海沧,进口汽车口岸已建设完成,整车和汽车零售配件进口均试水中欧班列,且正在探索通过中欧班列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池出口业务。
厦门冠捷科技公司通过中欧班列(厦门)线路节省了大量运费。铁路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冠捷科技以及一些光伏产业企业成为中欧班列(厦门)的稳定客户,一批高新项目相继落户厦门,促进了地区产业升级,提高了厦门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此外,中欧班列促进中西部地区物流产业升级,发达地区物流产业不断优化。中欧班列(武汉)国内辐射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推动武汉成为全国物流集结、分拨、中转、到发基地。
今年1-7月份,陕西中欧中亚班列运送货物总重达68.97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以西安为中心,连接中亚、辐射欧洲的陕西铁路国际物流格局已全面形成。乌鲁木齐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已经与疆内外200余家进出口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国内“外向型中小企业走出国门”搭建起了物流集结服务平台,班列运输产品不仅服务于新疆本地企业,同时,辐射广东、浙江、四川、北京、上海、重庆等10余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