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小麦收购量大跌背后:政策性收储全面转型

许孝如 魏书光证券时报

  “往年这个时候卖粮的车排长队,但是今年很少见到了。”安徽省阜阳市一家粮库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不仅在安徽,在全国六大小麦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国储仓库门前,都已不再有往年那样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

  今年全国夏粮减产,而到7月底全国小麦收购量竟然大幅减少33%,市场一片哗然。为什么今年收购量下滑如此之大?从证券时报记者多方调研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是国储粮食收购政策的大转向,加上今年市场收购价格明显高于托市收购价格,导致河南、河北、山东等主产区托市收购工作推迟启动。

  小麦有价无市

  在今年小麦主产区的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地,小麦收购量大幅减少。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统计数据,截至7月31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3696.7万吨,同比减少1836万吨,降幅达33%。

  显然,今年的收购形势是近十年来最差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主产区小麦收购量为7206万吨;2016年,主产区小麦收购量为7582万吨,创下历年小麦收购量的最高纪录;2014年和2015年主产区小麦收购量均超过6000万吨。

  为什么今年的收购形势如此严峻?“今年托市收购总量预计将减少500万~600万吨。”卓创资讯粮食分析师张婷婷说。一方面,国家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另一方面,今年新小麦产量质量双降,供给不如往年,再加上农户惜售,小麦上市以来价格小步走高,不仅使托市收购量减少,其他各类企业收购量和收购意愿也不积极。

  “今年4月份,主产区出现大面积倒春寒。6月份,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小麦在收获期遭遇连续降雨,芽麦和毒素超标小麦比例较高,导致市场优质小麦紧缺。”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说,“但由于国家历年储备库存充足,整体影响不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