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重点区域提高过剩产能淘汰标准
导读
今后三年,将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污染防治。
7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三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行动计划》提出,经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明显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今后三年,将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以下称重点区域)为重点,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狠抓秋冬季污染防治。
其中,雄安新区将纳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要力争达到北京市南部地区同等水平。汾渭平原将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纳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统筹领导。
最受公众关注的环境信息公开方面,则将扩大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范围,包含重点区域和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地区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以及其他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向记者表示,这是一份系统性的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方案,体现出中央过去几年摸索出的成功经验,对少数有争议的措施则做出了及时调整。
严控“两高”行业产能
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随后的6月20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行动计划》和《大气十条》是一脉相承的,是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新的三年行动部署和安排。
他指出,《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是“四个四”,即突出四个重点、优化四大结构、强化四项支撑、实现四个明显。其中,突出“四个重点”,即重点防控污染因子是PM2.5,重点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汾渭平原,重点时段是秋冬季,重点行业和领域是钢铁、火电、建材等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目前正式印发的《行动计划》中,针对重点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上,调整力度将加大,比如,《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区域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加大现有化工园区整治力度。
“两高”行业产能也将严控。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
在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上,《行动计划》提出,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提高重点区域过剩产能淘汰标准。
而且,《行动计划》还首次提出了“以钢定焦”的目标:重点区域加大独立焦化企业淘汰力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以钢定焦”,力争2020年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达到0.4左右。
其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目标还包括:“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国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
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2018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基本完成治理任务,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2019年底前完成,全国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