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深圳速度引擎:全城遍布产业园“硅谷”

华夏时报

  “坚持产业升级和区域转型并举,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优势传统产业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价值含量和竞争力显著提高,5年淘汰转型低端企业超1.7万家。”这是《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突出的内容。

  深圳一产业园负责人说,由于紧跟产业升级步伐,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深圳产业园特别好租,“北京、上海就不一样,必须有好的包装、好的定位,事先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招租效果才会更好一些。”

  当地的阿凡达新桥创新产业园区人士透露,该园去年10月才“开园”,现在企业入驻率已经超过了80%,预计今年3月入驻率能达到100%。该产业园区定位于小而美、小而精的科技、时尚类企业,比如研发测试、互联网展示、机器人、激光技术等技术类行业。

  土地轻资产秘密

  深圳产业园区承租如此火热,主要是深圳民营经济创新与活力的表现。

  深圳对企业落地及个人就业一直都有非常强的吸引力,近年深圳人口呈现规模性净流入,这其中原因究竟是什么?有的说是文化因素,深圳是新城市包容性强,来了就是深圳人;有的说是深圳市场化程度高,企业能够充分释放活力;有的甚至说深圳天气好,适应企业加班冲刺……

  “根本原因还是深圳人际关系没有固化,深圳人绝大部分是外来人口,还没有经历‘三代’,社会关系网络尚未固化,只要你肯努力,人人来了都有机会。”上述深圳产业园负责人认为,深圳这种“轻型”的社会关系使企业创新发展具有良好的土壤。

  同时,一个城市的土地高效使用,也决定了产业的发展速度,在寸土寸金的一线城市尤其如此。

  深圳产业园区60%-70%土地性质是集体土地性质,企业主要以民营为主,厂房、办公室绝大多数都是租来用的,只是租用长短不同而已,租期最长达50年,也有租期20年的,但大部分还是初创型企业租期3到5年。其他大城市,国企、央企等大企业多数以自持土地为主,拥有自己的写字楼甚至厂房。

  曹文华认为,土地充分“流动”才能效率最大化,办公室大部分都是租赁的,合同期一到写字楼就可以二次流动,流动就会优胜劣汰,适者不断壮大,不适者淘汰出局,形成了类似市场化退出机制。

  本报记者了解到,深圳很多颇具规模的企业目前仍然租赁办公楼或者厂房,没有持有物业,比如德昌电机、大疆创新等都是这种情况。

  “内地不少城市以土地为招商条件,企业很多流动资金投入到房产建设当中去,开发之后还要花很多时间去跑手续和建设。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资金、时间都花在建房上去了,就不会将资金、精力高效地投入到企业生产、创新上去。”曹文华说,建房子至少需要3年,3年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坎儿,所以最好不要以土地去固化企业。

 

上一页12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