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物业企业“逐鹿”资本市场 分拆上市为何仅是开始?

每日经济新闻

  物业行业一直是远离精英的行业,是苦累脏的代名词,过去一直是附属于房地产开发的一个业务板块,吃力不赚钱。但是在房地产新存量时代,因为其有巨大发展空间,开发商将物业服务分拆,通过资本市场,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做大规模或者赚取更多利润。

  品牌房企在物业管理服务的布局正在兴起,众多物业公司选择登陆资本市场。但分拆上市仅仅是开始,物业公司应循初心,而基础物业服务就是物业公司的“初心”。但物业公司与资本市场本身是相互冲突的,上市决定了企业是逐利性质的,首要目的往往是维护股东利益而非业主利益;然而物业管理本身是要不断投入、全心为业主服务、不计利润的。那么,物业公司如何才能处理好上市与“初心”之间的矛盾?

  伴随着楼市步入存量房时代,品牌房企在物业管理服务的布局已然兴起,众多物业公司纷纷选择登陆资本市场。

  截至目前,共有包括绿城服务、中海物业、彩生活在内的6家物业服务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纵观香港六家上市物业公司,截至2月1日,绿城服务的PE在47.56,彩生活则为23.06。绿城服务和彩生活的股价和流动性,已经是当前物业上市公司中数一数二的。随着南都物业成功在A股上市,成为A股“物业第一股”,A股主板亦成为物业服务企业重点冲击的资本市场。

  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相比之下,在香港上市虽然容易些,但香港市场对于企业市值维护和股票流动性管理有更高要求。物业公司上市后,如果运营得当,给公司市价及品牌溢价创造出更多想象空间。但对于想分拆物业上市的公司而言,“别人家”亮丽的表现是诱惑更是压力,上市只是开始。

  从融资到规模上市的诱惑挡不住

  上市对物业企业有着足够的诱惑力。

  安居客房地产分析师张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物业公司上市,不仅能促进融资,更重要是有利于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有助于快速形成规模化效应。

  规模对于物业企业同样重要,张波指出,现在是物业公司“抢地盘”的阶段,是他们对资金需求最大的时候,未来能上市的企业,才能大概率活下来,进而有资格瓜分市场。

  “另外,上市会促成企业的规范、公开和透明化,这有一定困难,但对于规范健全企业组织结构、内外部流程,是有重要作用的。”张波指出,在越来越成熟的市场上,体系健全、商业模式完整的公司,会更有竞争优势。

  具体而言,张波认为,这会表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差距上,一家拥有自己产品线的物业企业,能够提供物业管理服务,还能提供很多延伸服务,这就使其在单位平方米能产生更多的溢价。

  绿城服务执董兼常务副总裁吴志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说,有更多公司上市,就会有更多资金和人才进入物业行业,百花齐放地促进行业共同进步,也会激荡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服务内容。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