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精准去产能有保有弃 鞍钢腾挪有术激活转型新动能

王振宏 王炳坤经济参考报

  2017年是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的深化之年。岁末年尾,记者前往鞍钢集团采访了解到,鞍钢以处置僵尸企业为“牛鼻子”,精准推进去产能,其消除一批亏损源的务实之举,不仅帮助企业扭亏为盈,也为集团调整产业结构腾挪出了广阔空间,展示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有特大型企业的强大能量。

  切除一批“亏损瘤”让“健康肌体”免受感染

  走进位于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攀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成钢”)508车间,偌大厂房内空无一人,冰凉的轧机上落满灰尘,正在等候最后的拆除。2017年4月,随着攀成钢最后50万吨炼钢产能关闭停产,这座有着半个多世纪生产史的老企业彻底退出。

  说起攀成钢的命运,留守的公司“末代经理”张虎有些惆怅。2002年,公司由攀钢成都无缝钢管公司和原成都钢铁厂重组而来,具备年产铁160万吨、钢200万吨、钢材270万吨能力,但最近几年公司主导的无缝钢管和棒线材产品市场低迷,企业物流成本高、历史包袱沉重,始终处在亏损“失血”状态。加上装备落后导致环保、安全压力大,公司从2015年起就开始关闭生产线,1.5万名职工陆续进行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内部退养、转岗分流等补偿安置。“虽然有些不舍,但企业没有存活条件,只能关停。”张虎说。

  做减法淘汰掉一批落后产能,是鞍钢近年面对困境的抉择之一。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鞍钢从2014年启动去产能工作,目前已累计退出炼铁能力280万吨、炼钢能力362万吨。同时,从2016年起,在国务院国资委部署下,大力推进“处僵治困”工作,将长期“出血”不止、负债高、生产效率低下的僵尸企业处置作为集团扭亏脱困的关键,对国务院国资委核定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以及鞍钢自行组织治理的特困企业进行重点跟踪治理,按“强化管理提升一批、兼并重组改造一批、清理淘汰退出一批”的总要求,“一企一策”落实具体措施。通过精准去掉一批严重亏损的企业,实现集团的瘦身健体和提质增效。

  “处僵治困”必须得精准、坚决,首先要摸清底数,研究具体对策,对于扭亏无望、症结根深的企业要坚决清退,“能救的救,救不活的要痛下决心砍掉”,时任鞍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复平说,决不能让企业的“健康肌体”被僵尸企业拖垮。

  2017年,攀钢矿业宜宾有限公司、四川冶金机械厂等5户连年亏损,扭亏无望,靠内部关联公司给予借款和订单支持的企业被彻底关闭。经过治理,2017年,鞍钢集团内部被国资委认定的僵尸企业同比减亏15.64亿元,减亏幅度82.7%,这帮助鞍钢甩掉了很大一块包袱。

  治好一批“病号”让更多单位强身健体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无缝钢管厂是鞍钢集团摸排出的特困企业。从2016年初起,鞍钢与无缝厂管理团队签订协议,由后者缴纳保证金对工厂实施承包经营。近日记者前往无缝厂采访了解到,连续两年承包,让这座诞生于“一五”时期的鞍钢老厂重现生机:在无缝钢管市场竞争激烈度远高于普通钢材产品的情况下,2017年全厂减亏3亿余元,其中扣除市场涨价因素,减亏额度超过2.4亿。

  提到承包经营带来的变化,无缝厂干部职工有说不完的话。厂长、党委书记白喜峰说,过去人事权、采购权、销售权等都在上级公司手中,工厂几乎是执行任务的生产车间,“放不开手脚,自然也就没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厂综合管理部部长曲秋实说,去年工厂一拿到人事任免权,就推进岗位优化和劳务工清理,劳动生产率提高50%;今年又减少干部职数67个,推进全员竞聘让75名在岗不顶岗的员工待岗培训,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无缝厂热轧第三作业区,值班作业长金鑫一年前牵头组建生产突击队,仅用25人就能完成过去51人班组的工作任务。“现在我们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虽然更忙更累了,但每月收入增加1000多元,大家干劲很足。”金鑫说。

  鞍钢对特困企业的治理初显成效。过去两年,集团“一企一策”制定治理方案,与下属子企业签订治理责任书,建立月度、季度报告制度和督导制度,加强过程监测。鞍钢集团总经理姚林说,通过转换体制机制、承包经营、调整产品结构、降本增效、压减管理层级、盘活存量资产等办法,鞍钢一个一个“治病号”“拔钉子”,让“老大难”单位强身健体。2017年,鞍钢集团在消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夯实发展基础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5亿元,同比增利110亿元,进入央企效益增量排名前列,超额完成奋斗目标,成为集团连续5年亏损后的首次盈利。这其中,特困企业、僵尸企业的减亏总额就达67亿元,在集团扭亏之战中功不可没。

  鞍钢朝阳钢铁有限公司位于辽宁西部,2010年刚建成就碰上市场行情下滑,投产6年不见盈利。2016年,鞍钢集团下铁腕整治朝阳钢铁公司,通过推进契约化经营改革,198名管理人员充实到一线,核减30.2%的生产服务岗位,削减1454名劳务人员,彻底解决了冗员问题,生铁成本比对标的民营企业低50元每吨,企业一举完成从亏损到盈利的“逆袭”。公司总经理于峰说,从当初差点被关闭,到现在成为集团的盈利“标兵”,综合改革让企业“凤凰涅槃”。

  调整有方向腾挪有空间

  尽管为钢铁行业去产能、去僵尸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和付出,但随着全国范围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促使钢铁市场转好,鞍钢集团也从中尝到了“甜头”,收获了红利。

  位于鞍钢集团厂区中部的鞍钢股份大型厂小型分厂,螺纹钢产品在寒冬淡季仍然产销两旺。仓库管理员李弘焱手指一批正在装运的货品告诉记者,今年国家打击“地条钢”等劣质产品,这给分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形势。“往年入冬,我们不是停产就是检修,今年几乎是满负荷生产。”她说,这批货就是要走海路发往南方市场的。

  近期,从上一轮行业萧条中吸取教训的鞍钢集团开启新的产业结构调整计划,谋求从“保生存”到“求发展”转变。鞍钢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王衍平说,鞍钢正谋划从钢铁业的“一柱擎天”向多元支撑转变,增强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弹性,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根据新的规划,鞍钢将由过去投资新建扩张为主向注重更加专特精和产业链增值发展转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调整自身产业结构,采取稳步发展钢铁产业、优先发展非钢产业、协调发展资源产业的战略。未来3年,鞍钢集团的钢铁产业、非钢产业、资源产业(矿业、钒钛)营业收入占比逐步达到60%、30%、10%左右,构建“631”产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鞍钢产业收入要比目前增加1000亿元。

  “去除了落后产能,我们得以腾出空间和精力去搞新产业。”站在攀成钢508车间已经废弃的厂房内,张虎介绍,目前攀钢集团已经组建数百人的团队,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制造等方面展开布局,公司正筹划利用攀成钢的土地、厂房等存量资产,发展现代服务业。

  记者注意到,鞍钢集团不久前还与鞍山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以兼并重组、搬迁改造、清理淘汰等方式,腾出一批闲置的土地、厂房等闲置资产,与鞍山市共建产业园,为企业转型和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