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数量多但服务量低 医生稀缺限制民营医院发展
数量多但服务量低 医生稀缺限制民营医院发展
每经实习记者 顾杰 每经记者 胡健 每经编辑 陈星
近日,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底,民营医院数量占全国医院数量的59%,已超过公立医院数量。但在诊疗人次数量方面,2017年1至10月,民营医院诊疗人次仅占全国医院诊疗人次的13%。
这种反差强烈的现象背后隐藏的是民营医院发展的困局。在1月20日举行的“领航者大会-2018品牌医生年度盛典”上,有医疗行业人士表示,未来非公医疗大发展,或许可以在互联网上做文章。
民营医院数量超公立医院
据国家卫计委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医院有3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200个,民营医院17771个,民营医院占总量的59%。不仅如此,在公立医院同比减少586个的同时,民营医院还比2016年10月底增加了1973个。
然而看似繁荣发展的背后,是窘迫的现实对比。在服务量方面,2017年1至10月,民营医院诊疗人次3.7亿,占比仅为13.4%,尚不足全国医院诊疗人次的二成。而全国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已达24亿,占比高达86.6%。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原院长段涛在“领航者大会”上也透露,“现在私立医疗机构所有的服务量加起来占比约为15%,住院床位占22%。”这个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窘境。
究其原因,好大夫在线CEO王航认为,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实力雄厚、资源众多、品牌强大,仍然是很多患者就医的第一选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这意味着,到2020年,非公立医疗机构承担的公民医疗服务量力争达到30%。
这是国家首次明确对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总量提出量化目标。然而从目前的数据来看,离30%的奋斗目标尚有很大差距。
非公医疗发展缺优秀医生
限制民营医院发展的症结在哪?段涛认为,医生资源的缺乏是一大原因。“我见过很多投资人和非公医疗机构的老板,我发现在非公医疗发展过程中最缺的不是钱,缺的是优质的医生,以及懂市场的、懂服务的院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为更好地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早在2009年,原卫生部就曾印发《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所谓多点执业,是指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后,受聘在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行为。
虽然在政策层面公立医院医生到民营医院执业是可行的,但段涛表示,多点执业在现实中的执行仍然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一些院长认为医生在医院拿的是全职薪资,所以并不愿意医生在外面执业。”
段涛认为,要引爆非公医疗的大发展,互联网是必备条件之一。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很多公立医院的医生不敢出来到私立医院工作,最大的担心是离开公立医院后就没有流量了,病人不会跟他走。现在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打造自己的品牌,自带流量。”
段涛表示,互联网使医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服务更多病人,也可以利用团队通过互联网放大个人的能力。“可以说互联网给医生离开公立医院去私立医院提供了保障。”
但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顾雪非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理性看待互联网的作用。“虽然互联网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扩展服务半径,但医生的服务时间并不能延展,单纯线上沟通的效率也没有线下沟通高。线下线上融合,才能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
“一般我们认为互联网意味着更平等更有效率,但结果不一定。例如最 需要得到互联网技术帮助的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并没有得到市场真正的关注。”顾雪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