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物流业“绿”起来还需多方共举

经济参考报

  2017年以来,我国不少物流企业已经在绿色物流领域做出了创新。例如,菜鸟联合环保部等相关部门在厦门建立了全球首个绿色物流城市;京东计划投入10亿元建绿色物流基金;苏宁4月推出“共享快递盒”;顺丰通过飞行计划等措施节约航油2000吨;邮政EMS采用信息化和智能调度系统指导快递的投递路线……这些星星点点的“绿”渐成燎原之势。

  近年来,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明显加速,在日前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城市物流发展年会上,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处长方玺指出,绿色物流是必然的选择,国内物流企业也做了不少创新,但绿色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个平台、一个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政府、快递企业、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和承担。

  客观约束让物流不得不“绿”

  “绿色物流是现在发展的主流,新常态下的资源环境约束,让物流行业不得不绿。”方玺表示。

  从经济环境来看,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个缺口还在进一步增加。2017年年初,BP集团发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2017版)》指出,到2035年中国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将超过25%,中国仍将是世界最大能源净进口国,中国能源进口依存度将从2015年的16%升至2035年的21%。能源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重要的因素。同时,《2016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环境承载力也已达上限,环境污染存量和增量都在延续,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

  从政治环境来看,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十九大报告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论述,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千年大计”并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从价值、理念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支撑。

  从技术环境来看,工信部、科技部、环保部三部委自2014年开始联合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科技装备目录》,引导我国环保科技和服务向专业化、多元化和市场化转变,我国环保产品质量和性能大幅度提高,有些还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物流行业具备绿色发展的技术条件。

  从社会环境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互联网促进了公众环境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也使得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更加多元、自主和开放。企业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