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创新保险产品 中国太保护航绿色经济

黄一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黄一灵)在双碳目标下,近年来,包括中国太保在内的保险企业正在持续发力绿色金融,其中,绿色保险成为重要抓手。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来到浙江宁波,探索当地绿色保险的发展路径。鱼翔浅底、白鹭翩飞,走进浙江宁波杭州湾湿地公园,便是这样的一幅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画卷映入眼帘。

  湿地素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与海洋、森林并列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储碳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的35%,是碳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物质基础,但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湿地被破坏,进而导致其固碳能力和生态价值下降。

  保护“地球之肾”,金融力量也义不容辞。早在2022年,中国太保产险承保的全国首单湿地碳汇生态价值保险在宁波前湾新区试点落地,为前湾新区杭州湾湿地提供碳汇损失风险保障,也填补了国内湿地碳汇保险(碳汇保险是以碳汇损失计量为补偿依据的创新型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的空白。

  近年来,碳汇保险并不罕见,国内主要保险公司都开展了碳汇相关保险产品的探索,主要包括森林、草原等。为何国内湿地碳汇保险直至2022年才落地?据中国太保产险杭州湾支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龚拓介绍,碳汇保险的定价比较困难,对于草原、红杉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测算,业内已有一定的方法论,而湿地除了正常的绿色植物以外,还包含藻类等,实际很难确定它的储碳能力。为此,中国太保联合瑞士再保险,共同探索形成对湿地的固碳能力的方法论,厘定出相应的保险费率,最后形成了湿地碳汇保险产品。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无论是森林,还是草原或者湿地,在碳汇保险中,指数保险产品居多。由于指数保险的理赔依据并不是被保险对象发生的实际财产损失数额,在定损难的背景下,指数保险模式对于理赔而言更加方便,因此近年来,指数类保险成为财险公司创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方向。

  “碳汇保险可以暂归于农险领域,采用指数形式对于投保人和保险公司而言都更加公平公正,因为碳汇量的测算比较抽象,也很难估算,成本还高。拿上述湿地保险举例,目前来看测算成本是倒挂的,如果我们委托第三方来测算成本远高于直接赔付金额。”中国太保产险杭州湾支公司业务管理员郑墩称。

  谈及碳汇湿地保险的创新点及未来发展方向,龚拓表示,“目前,这一指数保险的致灾因子只选取了干旱和台风,未来还可能增加火灾、极端自然灾害等其他因子,公司还将不断完善保险创新。而在承保区域上,下一步有望扩展至杭州湾其他湿地,探索将滨海湿地也纳入保障范围。”

  除此之外,宁波在“蓝碳”上也持续发力。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也被称为海洋碳汇。今年3月,中国太保产险宁波分公司与宁波产权交易中心签订全国首单碳账户综合保险。据悉,该险种聚焦于碳账户在登记、运营过程中的人为过失和系统安全风险,承保碳资产登记责任、碳账户网络安全责任和碳资产账户安全责任,为碳账户系统安全、平稳、顺利的运营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

  “现在全国蓝碳交易都处于探索的阶段。”宁波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称,在碳账户创新的过程当中,引入保险产品能够给账户管理的安全性更多地赋能,确保交易过程当中各个参与主体的权益和合规性,从而确保交易各方主体的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下一步的创新。

  目前,蓝碳碳汇的方法学没有全国统一标准。在上述负责人看来,未来随着海洋碳汇的测算方法更加健全完善,包括整个交易流程更加健全,那样就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后续在碳汇的交易中就可以有更多应用场景可以跟保险产品结合。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