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银保监会:今年以来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稳健增长

欧阳剑环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证券报记者7月14日从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处了解到,今年以来,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经营和风险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稳健增长,服务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在房地产金融政策方面,银保监会将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对于村镇银行“取现难”事件,记者从有关专家处了解到,待5万元以下客户本金垫付工作完成后,下一步将陆续启动其他金额客户垫付工作。

  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60.4万亿元,同比增长9.6%。保险业总资产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3.7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增速为11.2%。同时,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1-6月,制造业贷款新增3.3万亿元,增量为去年同期的1.9倍。6月,中长期贷款新增1.85万亿元,较5月多增1.23万亿元。票据融资在6月新增贷款中占比显著下降。

  小微金融方面,截至6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8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7万亿元,同比增速22.64%,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1.69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3681.33万户,同比增加710.02万户。

  在延期还本付息方面,初步统计显示,截至6月15日,银行业金融机构已为123万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贷款本息金额共计2.78万亿元。

  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上半年,银保监会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

  上述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22家银保监局会同省(区市)相关部门出台了专项支持政策。1798家银行保险机构共有2.88万个金融产品覆盖新市民。

  “银行保险机构通过优化调整已有信贷产品、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持续优化保险服务等方式,扩大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金融服务供给。”该负责人称,例如,工商银行深圳分行针对来深创业新市民“短、频、急”的融资需求,优化“经营快贷”产品,向深圳市逾3200名非当地户籍新市民提供近88亿元的创业就业贷款。中国人寿聚焦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建筑行业,开发了“建筑工程”系列13款保险产品,为近41万家企业提供了覆盖近1600万人次的建筑工程意外保险保障,保险金额超过4.6万亿元。

  此外,银保监会持续发挥银行业保险业在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重建中的积极作用。该负责人称,银保监会指导行业在灾害事故处置中出实招、见实效,推动应赔尽赔快赔。2022年6月,四川雅安发生6.1级地震,保险公司共接到保险报案319件,预估赔付金额242万元,截至7月11日,保险业已支付赔款202万元。

  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

  上述负责人介绍,最近关注到个别房企楼盘出现延期交付情况,这件事的关键在于“保交楼”,银保监会对此高度重视。

  该负责人强调,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加强与住建部门、人民银行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依法依规做好相关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6月房地产贷款新增1584亿元,房地产信贷整体运行平稳。该负责人介绍,在落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的前提下,银保监会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对房地产和建筑业的金融服务,6月房地产开发贷新增415亿元。同时,满足居民合理购房需求,指导银行提高按揭贷款审批效率,目前放款速度为2019年以来最快;支持好刚需和改善性客户需求,目前按揭贷款中90%以上是首套房贷款。

  对于村镇银行“取现难”案件进展,记者从有关专家处了解到,公安部门查案发现,后台部分客户数据被犯罪团伙损坏,耗费了大量时间进行恢复。在此基础上,河南、安徽两省有关部门搭建客户信息登记系统,收集客户信息,与后台数据进行交叉核验。由于涉及人数较多,垫付工作量大,为确保垫付工作稳妥实施,采取分批垫付方式。同时,考虑优先保护普通小额客户合法权益,选择先行垫付单家机构单人合并5万元(含)以下客户本金。待5万元以下客户本金垫付工作完成后,下一步将陆续启动其他金额客户垫付工作。

  地方公安机关在案件查办过程中,查封、扣押、冻结了新财富集团的部分资产,这些资产依法处置变现所得资金将用于垫付。接下来,公安机关还将进一步追缴新财富集团的其他资产,还要向相关责任主体开展追偿,所得资金也将用于垫付。

  对于利息问题,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公告垫付客户本金、客户资金利息相关合法权益仍保留,视后续案件查办、追赃挽损等工作情况再作出相应安排。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