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走向万亿 健康险未来须走专业化道路
平安健康险联合第一财经最新发布的“2021年健康险市场洞察报告”显示,纵观近十年的发展历史,2020年健康险保费已达8173亿元,是2011年的11.82倍;2021年前7个月,健康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5717亿元,预估今年年度保费有望冲击万亿元大关。另一方面,目前行业和用户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痛点。未来,健康险要以客户为中心,走专业化道路,从战略、产品到服务全方位提升。
据悉,自2016年推出百万医疗险“鼻祖”产品——平安e生保开始,平安健康险的保险业务收入已经从2016年的7.88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122.08亿元;健康管理服务收入方面,平安健康险在最近五年内也从2.5亿元一路增长至10.65亿元。在这其中,平安e生保系列产品的保费收入从2016年的0.456亿元飙升至2020年的67亿元,2020年在总保费收入中占比超过50%,成为“当家花旦”。
健康险市场规模走向万亿元,下一个“新十年”何去何从?平安健康险董事长朱友刚表示,健康险需要回到源头来解决消费者的需求问题,平安健康险将通过构建医疗健康服务驱动平台,真正实现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有温度的服务。
据悉,平安健康险近年来成为健康险市场领头羊,实现业绩的稳健增长,源于深耕专业能力的战略思考和布局全球的创新能力。以产品端为例,最新发布的平安e生保·百万医疗(2022升级版)率先引入了CAR-T疗法,让天价抗癌药不再遥不可及。
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健康险业务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但高速发展的同时,健康险行业也有不少成长的“迷茫”。
业界人士指出,目前健康险市场细分险种不平衡,无法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疾病险(85%以上为重疾险)、医疗险分别占据了健康险的64%和35%份额,而护理险和失能险尚处于起步阶段,几乎可被忽略;惠民保业务虽有星火燎原之势,但同时存在着保障内容较为局限、免赔额高、可持续性发展存疑等挑战。
同时,健康险行业陷入“峡谷式竞争”,乱象频生。有部分险企采用“锚定竞品”的策略,定价模式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同时,在销售导向的思维下,夸大宣传、误导销售等保险行业的顽疾再次抬头。
健康险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需要用新理念来打造新时代。平安健康险的报告建议,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以及医疗环境,健康险未来必须要走专业化道路。
朱友刚认为,未来的专业化道路需要健康险公司打造七大专业能力,从而推动健康险行业长期稳健、高质量发展。这七大专业能力包括:专业人才、专业分群、专业定价、专业产品、专业医疗、专业理赔和专业服务。
朱友刚表示,追溯到本源,从消费者角度看,随着疾病发生率、发生时间和疾病种类的不断变化,消费者追求的是健康险后续一整套服务的支撑和持续回馈,健康险行业需要从产品和服务这两个矩阵重新搭建体系,来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医疗管理服务和健康生活服务是“本”,基于此来构建医疗健康服务驱动平台。健康险专业之路的背后,是以医疗健康管理为驱动的保险保障,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医疗健康管理实实在在的体验,这才是“健康中国2030”所需要的健康服务,也是实现健康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