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太保阐释上半年经营情况:寿险承压较大、投资超预期完成进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31日,中国太保举行了线上投资者沟通会,针对日前已经披露的半年报以及上半年相关经营情况,就市场关心的问题与投资者进行了沟通交流。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些问题重点涉及寿险业务的业务品质和战略方向、投资业务的策略和效益问题、车险以及健康险的发展问题等。太保的相关管理层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了回应。

   寿险:全行业面临挑战未来聚焦三大动能

   从半年报数据看,2021年上半年,太保寿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414.49亿元,同比增长2.1%;寿险营运利润142.93亿元,同比增长6.7%;剩余边际余额3,577.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

   太保寿险新任总经理蔡强表示,寿险行业发展面临较多挑战,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包括疫情的挑战、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监管对行业的新的要求等,内因则主要是,寿险发展的模式面临一定挑战。寿险行业本身的需求并没有减少,还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但是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行为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更加理性、专业、要求更加个性化,所以供给侧面临改革调整。

   寿险业务仍然承受了较大压力,主要体现在业务价值指标上,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新业务价值102.31亿元,同比下降8.9%;受业务结构变化影响,新业务价值率为25.4%,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

   对于业务品质承压的原因,蔡强解释,主要有三点,一是以往的人海战术、大量增员带来的影响;二是疫情因素叠加经济增速放缓,客户在保费承担上带来一定压力,退保率有所增加;第三,整个行业的舆情环境因素比较明显,负面舆情带来较多退保增加。

   对于寿险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动能,蔡强指出,主要聚焦三大方面,第一是存量对比,经过20多年的积累,公司有了一支庞大的营销人员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未来如何进行转型,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第二是客户存量,公司有1.6亿客户,且需求旺盛具有很大潜力,如何交叉销售运营好,而不是追求新人头;第三,产品+服务的模式,保险产品的同质化很严重,全世界皆是如此,在产品方面没有太多创新,但是在服务方面可以有无限多种创新。

   资产管理:上半年抓“结构性机会”,投资收益超预期

   投资收益方面,太保今年上半年整体表现不错,但与此同时,净值增长率指标出现了明显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实现净投资收益353.83亿元,同比增长8.3%,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493.40亿元,同比增长28.4%,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0%,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年化净值增长率4.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对此,中国太保管理层在回应投资者疑问时表示,今年年初在集团统一的投研会议上,对全年这个经济形势和市场做了分析,觉得出现全面系统性的这个机会不会太多,可能是一些结构性机会,要及时把握这些结构性机会,因此进行了积极而有纪律的战术资产配置调整。

   半年报数据显示,集团合并投资组合占比中,固收资产占比相比年初下降了0.6BP,权益类资产占比提高了0.4BP。

   “所以这个上半年在资产配置上的战术调整获得的投资收益大幅超过了我们原来的进度计划,也为完成全年业绩留下了空间,减缓了下半年投资的这个压力。”太保管理层表示。

   车险:综改持续承压车非融合增长较快

   车险经营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半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受车险综改等影响,太保产险实现车险保险业务收入446.42亿元,同比减少6.9%;综合成本率为99.0%,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72.7%,同比上升13.1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26.3%,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

   关于上半年的车险业务经营情况,太保管理层表示,今年整体的出行情况相比去年明显上升,从数据上看,今年的出险率也有所上升。此外,今年是车险综改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公司也安排了一些举措,上半年在准备金计提上更为谨慎。

   车险综改是一个倒逼保险公司精细化运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国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表示,公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之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上半年个人客户数增长了11%,在车非融合增长非常快,保费渗透率6.06%,同比提升3.5pt,客户渗透率48.65%,同比提升20.66pt。所以通过客户经营,有效的对冲了车型综改所带来的压力。

   “下半年还是面临很大的压力,这个车型综改影响持续,再加上新能源车费率规定正在征求意见,未来也存在如何应对问题,但整体感觉到通过车险改革在精细化经营方面走出一条新路,特别是通过客户经营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也预计随着各项转型举措的深入落地,会取得一个新的局面。”顾越指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