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市系财险 去年赔付率显著攀升

证券时报

  随着上市险企2020年年报出炉,大型财险公司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车险综合改革双重压力之下的承保情况,得以一见。

  数据显示,在赔付率提升的影响下,上市系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大多同比恶化。与此同时,费用率普遍出现下降,研究人士认为,这或许与险企的竞争有所节制有关。

  研究机构预计,2021年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将进一步走高,但头部财险公司预计不会超过100%;非车险仍将保持高增长,但需关注竞争加剧带来的费用率提升趋势。

  综合成本率普遍恶化

  综合成本率代表着财险公司承保业务成本,是反映其承保业务质量的指标。综合成本率低于100%,则意味着险企承保业务有利润,反之,若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则承保亏损,财险公司的盈利只能靠投资。

  此前监管通报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财产险公司综合成本率为100.90%,同比上升0.92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费用率37.56%,同比下降0.75个百分点;综合赔付率63.34%,同比上升1.67个百分点。

  上市系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的变动方向,与行业一致。比如,第一大财险公司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98.9%,与2019年持平。其中,赔付率66.2%,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费用率32.7%,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公司实现承保利润41.48亿元,同比增长2.4%。

  平安产险表示,在车险综合改革背景下,市场竞争激烈,成本有所增加,整体综合成本率99.1%,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其中,赔付率60.5%,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费用率38.6%,下降0.5个百分点。

  2020年太保产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477亿元,同比增长11.1%;综合成本率99.0%,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61.4%,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37.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国泰君安非银团队分析师刘欣琦认为,上市险企均出现赔付率上升、费用率下降趋势,或主要为疫情影响下部分业务赔付压力提升,且保险公司主动压缩费用成本所致。

  不过,去年业务快速发展的众安保险是一个例外。2020年众安实现总保费约167.059亿元,同比增长约14.2%;综合成本率102.5%,同比改善10.8个百分点。其中,赔付率为54.1%,下降13.3个百分点;费用率为48.4%,上升2.5个百分点。众安综合成本率下降,主要源于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将资源更加聚焦于具有利润率和用户价值的健康及数字生活生态;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发展消费金融业务,消费金融赔付率2020年大幅改善至约63.3%,而该业务所承保的在贷余额161亿元,同比也减少37.2%。

  车险综合成本率稳定

  而分别从车险和非车险业务看,情况则有所不同。

  车险的综合成本率总体保持稳定。其中,人保财险的车险成本率为96.5%,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太保产险以97.9%持平;平安产险为98.2%,抬升1个百分点。

  刘欣琦分析,车险成本率保持稳定,系受两大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是疫情下居民出行减少导致出险情况明显好转,有利于综合成本率总体改善;二是车险综改前保险公司普遍实行费用结算,短期抬高综合成本率。

  车险综改自去年9月19日实施至今已有半年多时间。3月26日,银保监会车险综合改革半年工作会议指出,半年来,89%的保单签单保费下降,其中保费降幅超过30%的保单占比达到64%。截至2月底,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9.39个百分点,车险手续费率同比下降6.75个百分点。

  展望后续,招商证券非银研报认为,车险综合改革尚在途中,对于车险业务的保费增长和综合成本率依旧造成挑战,预计2021年车险综合成本率将进一步走高,全年车险保费有可能出现负增长。这对车险业务的盈利能力造成压力,但龙头公司凭借自身领先的规模优势和费用管控能力,将实现好于行业的综合成本率水平,预计不会超过100%。

  非车险业务费用率趋升

  非车险业务方面,综合成本率则明显抬升,其中信用保证险业务是拖累整体综合成本率的主要险种。

  各险企信用保证险业务2020年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人保财险144.8%,提升23.1个百分点;平安产险111.0%,提升17.4个百分点;太保产险98.1%,提升2.6个百分点。

  刘欣琦认为,这背后主要原因是部分上市险企并未按照信用保证险的风险特点(信贷特点)发展业务,而是采用了传统保险的大数法则,疫情作为导火索使得大量的小额信贷业务出现违约,主要险企信用保证险业务大幅亏损。

  招商证券非银研报预测,非车险业务依旧有望保持较高速增长,但也需要关注到,随着非车险业务领域参与主体增加后,可能出现的竞争加剧所带来的费用率提升趋势,当前阶段需要对业务的承保盈利能力更为看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