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领衔 中小险企跟进布局养老社区
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中高端养老服务供给逐渐成为保险产业布局热点。面对高达数千亿的市场,在巨头相继入局后,中小险企也相继将目光瞄准了中高端养老社区。
一方面,保险机构发力养老社区发展进入“抢滩登陆”的黄金机遇期,国家在宏观层面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利好不断;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在养老社区建设的操作层面仍面临用地性质、融资渠道等一系列问题。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养老社区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保险公司及有关方面的大量投入,也需要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有效引导。
养老社区成大型险企“标配”
国联证券研报预计,2020年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达17.17%;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3亿。“伴随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将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供给。”报告指出。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估算,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达到7.7万亿,到2030年有望实现22.3万亿。根据人均消费支出估算,预计202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46万人,老龄市场将达到6027亿。
面对医疗养老产业这一广阔市场,保险公司近年来始终保持较高投资热情。记者据保险行业协会官网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12日,有30余家保险机构控股超过600家非保险子公司,对比往年数据,医疗、养老、健康管理等子公司增速已超过地产类子公司成为投资“新宠”。以泰康保险集团为例,其所属非保险子公司数量超过350家,其中医疗、养老类公司比重超过三成。
在泰康保险集团率先“尝鲜”后,平安、国寿、合众、太平、太保、新华等大型险企在养老领域基本聚齐,且投入资金规模均达几乎均达百亿,泰康人寿的养老产业链规模甚至已达千亿。
公开资料显示,泰康医养融合养老社区已经完成全国15个城市的布局,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的养老社区已经投入运营,目前已入住近2700位老人,平均年龄80岁。中国人寿在三亚海棠湾、苏州阳澄湖、杭州西湖、天津空港、北京大兴等建有养老社区项目。新华保险在健康养老产业的布局分为四条路线:一是布局在海南和北京延庆的养老社区;二是与爱康国宾联合投资的健康管理公司;三是股权投资的位于南京的康复医院;四是在北京六里桥的莲花池高端养老院。中国太保继成都、大理养老社区项目取得实质进展之后,近日成功竞得浙江杭州市一养老社区项目地块,并迅速成立项目公司以启动“太保家园”杭州养老社区的开发工作,力争在年底前开工。据了解,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太保寿险已发放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函5230份,对应新保单首年保费逾20亿元。
险企积极布局养老领域一方面是基于对养老市场广阔前景的判断,另一方面也与险资投资周期模式和周期相适应。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太平养老产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漪此前表示,保险公司运营养老产业有天然优势,一是险企有充足、稳定、长期的资金供给,这与其他高负债、高杠杆的行业不同,特别是在目前国家宏观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保险业从事养老产业更有实力、耐力和信心;二是保险资金追求长期稳定持续的回报;三是保险产品的长期性决定了险企天然注重服务质量,与养老产业对服务的高要求不谋而合。
中小险企携“轻资产”入局
除大型险企外,中小险企也在积极入场。爱心人寿的“医养护·保”四位一体养老生态战略日前在京发布,这标志着该公司的养老战略正式启动。同时,爱心人寿旗下旨在发力医养融合的爱心家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在此之前,包括合众人寿、珠江人寿、同方全球人寿、恒大人寿、前海人寿、渤海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等在内的中小型险企渐次入局养老领域。不过,由于医疗和养老产业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运营管理复杂,对于资金实力相对有限的中小险企而言,大型险企投入巨资自建高端医养品牌难以效法,因此部分中小型险企选择通过合作的方式“轻资产”方式加入。
例如,渤海人寿、天津大集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养正投资就天津中国集海航城的“居家养老”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渤海人寿正式进军养老社区项目;中国光大集团旗下永明人寿和光大控股宣布成立“光大安心养老计划”,将保险产品与光大控股旗下光大汇晨养老服务社区对接;今年,同方全球人寿推出“自得会”医养服务解决方案与上海天地健康城合作,客户在购买同方全球人寿的指定产品后,可享有专属的养老服务公寓使用权。
不过,即便是中小险企,投资仍多集中于打造高端养老社区,入住条件动辄二、三百万元,其服务人群仍未得到下沉。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由政府提供补助的公办养老机构,价格相对低廉,若险企大规模参与中低端养老地产布局,在定价方面不具优势。此外,保险公司布局高端养老社区时通常会匹配相应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能够与其保险产品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可形成联动。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朱铭来认为,商业养老的保险产品本身面向的消费者即存在针对性,主要面向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而中等收入以下居民所需保障,如养老金、社区服务、基础设施等,须由政府主导考量,如推进中长期护理保险。
“保险公司目前对于养老地产的布局方式,对于当前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有明显贡献,整体方向没有问题,未来险企在养老地产投资的基础上,还需在技术设施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并非只是给老人单纯提供一个居住空间,更多的是需要顾及诸多细节,如为不同类型的老人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项目与硬件设备,实现真正的保障功效。”朱铭来建议。
仍待更多政策支持
整体来看,保险机构发力养老社区发展进入“抢滩登陆”的黄金机遇期,国家在宏观层面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利好不断,但同时,保险养老社区建设在操作层面仍面临用地性质、融资渠道等一系列问题。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出台或落实对于保险养老项目的相应支持政策。
“举例来说,对于养老实体产业的用地性质还没有明确定位。我国的养老机构可以享受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但通常仅限于福利性、非盈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而对于盈利性的养老服务行业优惠政策并不明显,这也使得保险公司投资养老服务产业的实践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副研究员关博认为,养老行业管理风险责任大、投资回报周期长、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低,行业经营难度要高于一般服务性行业。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既能够减轻目前经营者的成本压力,促进相关服务保持高质量和稳定,同时也能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持续扩大市场供给水平和供给能力。
朱俊生建议应尽快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管理制度,明确养老健康服务产业的进入标准、配套设施和专业服务等行业标准,明确养老健康服务产业的用地性质以及盈利性的养老健康服务行业税收优惠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