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术机器人 让更多患儿受益
当2025年中关村论坛拉开帷幕,一场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的科技品牌活动先行上演。3月27日,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正式启幕。作为中关村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大会以“技术交易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期间,大会发布的《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与《百项国际技术交易创新项目榜单》(简称“双百榜单”)揭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凭借儿童头颈外科小型化柔性手术机器人研发这一创新成果位列“双百榜单”。
儿童头颈部肿瘤危害大,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但现有的手术机器人多为成人设计,尺寸较大,无法适应儿童头颈部非常狭小的空间。例如:4岁儿童的头颅体积是成年人的1/3,颈部体积是成年人的1/5,在很多重要结构上都与成人有很大差异。
为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团队研发了一款小直径、微尺度多自由度的柔性儿童头颈外科手术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在医生的控制下,可以在体内灵活的操作,同时结合多模态影像导航系统,把看得见的图像和看不见的组织都呈现出来,犹如透视一般,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
在技术方面,这款儿童手术机器人刚柔耦合的手术机械臂设计,做到了目前技术水平上的最小化,外科手术机器人直径小于4mm,比目前国际上的最小尺寸还要小2mm;该款机器人还突破了感知、驱动和控制器件一体化与模块化,设计需要更加符合儿童尺寸。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一是尺寸更小,专为儿童头颈部狭小空间设计,填补了国际市场的空白;二是操作更灵活,单孔多通道自然腔道组合技术可自由切换手术路径;三是精度更高,先进的主从控制算法让手术操作更精准稳定。这些优势让项目在儿童头颈外科手术领域更具竞争力。”
倪鑫表示:“未来3-5年,儿童头颈外科手术机器人落地后将显著提升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减少患儿痛苦和恢复时间,让更多患儿受益。同时,它将推动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进步,提升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为民生和产业带来积极变革。”
在谈到“双百榜单”“可交易、可落地”的评选标准时,倪鑫介绍道:“北京儿童医院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年手术量达2.6万余例,其中儿童头颈外科手术占比30%,具有丰富的病例资源,市场推广可辐射全国;依托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理事成员医院73家,辐射全国并推向国际;同时,响应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将产品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倪鑫表示:“‘永不落幕’线上服务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交流平台,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让欧洲、美洲相关技术发达国家的同行了解我们、认识我们并支持我们。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海外技术交流与合作,针对性对儿童头颈外科机器人做适合不同人种和操作习惯的适配。”
据了解,本届大会后续还将通过技术交易开放日、国际技术交易对接会等场景化活动,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