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数字科技“链”出创新活力——从第二届链博会看我国“创新链”发展

阳娜 刘羽佳 经济参考报

  参观者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体验VR眼镜。 记者 张晨霖 摄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上,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颖亮相,集中展现了数字科技促进产业链创新发展的成果。业内人士认为,数字科技在产业链的赋能作用日益显著,不仅是未来供应链竞争的重点方向,也将成为全球供应链中各方长期共赢的“砝码”。

  数字科技赋能产业链创新

  在链博会数字科技链展区的BrainCo强脑科技展台前,一位手臂残疾人士通过使用智能仿生手完成了自己的软笔书法作品。

  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BrainCo智能仿生手是一款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高度整合的智能产品,可以通过检测佩戴者的神经电和肌肉电信号,识别佩戴者的运动意图。这一产品能够实现5根手指的独立运动和手指间的协同操作,满足上肢截肢患者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用手势,并能像控制自己的手一样灵活地控制假手动作。

  展区内,可以提高编程效率和代码质量的惠普Z系列AI一体机;能够制作拿铁、美式等饮品的xbot咖啡机器人;利用空间计算、3D模型及空间视频等技术创造全新购物体验的淘宝Vision Pro版……一个个创新产品让参观者们深刻感受到了数字科技赋予日常工作生活的全新体验。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成表示,通过不断迭代循环,人工智能已逐步实现去平台化,基于大量数据和优质大模型,企业积累了用于解决各类问题的算法库。比如,随着人工智能模型和数据的不断修正,通过人机协同,工厂里现在一个人可以远程控制8台设备,人力需求下降了85%。

  联想位于安徽省的笔记本研发制造基地,带动了70余家供应商企业在周边聚集,形成了“4小时生态圈”,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智能制造的“世界灯塔工厂”,引领了生态链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关伟表示,联想一方面推动国内产业生态完善,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数智化手段统一配置和管理前瞻性研发、部件和整机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物流网络,充分整合各地科技产业优质资源,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比如联想自主研发的iChain供应链智能体,利用实时数据促进产业链协作,将决策效率提升了30%,工作流程周期缩短了5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孔繁华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拓宽了各行业未来的选择,将会对内容生成、办公辅助、产品升级、智能场景等多个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供应链各环节的渗透率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数字经济成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人工智能大量融入我国数字科技企业发展蓝图的根基,在于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搭建和加速升级。截至2023年底,我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37.8万件;全球首条400G全光省际骨干网链路正式商用,IPv6网络“高速公路”全面建成,5G行业融合应用已融入74个国民经济大类。

  新技术紧密“链接”全球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不仅走在了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前列,创新技术的加持也让中外市场的链接更加紧密,不仅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双向奔赴”,也大大拓展了全球市场空间。

  由此,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链”和“创新链”成为众多中外企业的共识。

  在科大讯飞展台,记者体验了搭载科大讯飞智能音效系统、多语种语音助理的奇瑞星纪元ET(国际版)汽车,车内的语音助理支持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15种语言的语音互动,助力该款汽车“走向世界”。

  “随着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出海’步伐加快,多语言车载语音需求持续爆发增长。”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说,科大讯飞的多语种车载解决方案已能支持23种海外语言,预计今年产品交付量将超过100万套。

  当前,中外企业正积极加强供应链合作,拓宽合作广度和深度,而“智慧链”与“创新链”成为未来长期共赢的新模式。比如,麦当劳中国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一箱一码”智慧供应链新成果;霍尼韦尔在链博会期间与中国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一同探索绿色甲醇制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产能开发,并探讨将产业链合作延伸至亚洲地区。

  “思爱普将AI与业务流程、运营管理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内部与行业数据,让决策和运营更卓越、更智能,让商业社会更高效。”思爱普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业务官骆才说,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加快全球化步伐,数字化成为助力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优化,企业可以从容应对快速变化的国际市场,构建更稳健的运营模式,提升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上世纪90年代,大量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通过几十年的开拓和深耕,与中国企业形成了紧密合作,除助力中国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外,也通过不断创新和转型升级,共同出海走向世界。

  “起初,我们助力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几年随着这些中国企业全球布局越来越大,我们也随之进入了南美洲、中东及亚洲等其他地区,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克诺尔轨道系统中国区总裁毕光红说,“我们将供应链扎根中国市场,志在与中国企业一道开拓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多位中外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低碳技术和数字化转型,且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带来无限市场机遇,更为全球供应链注入了全新价值。

  “创新链”建设还需系统布局

  不过,运用创新技术进行固链强链,并实现规模推广的背后,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基础数据不足、数据治理难点多、研发和运用算法技术成本高、人才资源欠缺等因素,就影响了数字化应用工具的规模化落地。

  业内认为,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数字化应用尚缺乏产生较高效益的场景。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宋雨伦表示,如何将创新技术巧妙融入产业链整体创新和跨行业服务是行业应用的重点和难点。从目前来看,新技术的应用尚未让企业获得较理想的投入产出比,这会导致企业在推广新技术、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面临挑战。同时,新技术在各地的应用效果也参差不齐。

  王成说,企业应在数据质量高、价值大的场景领域进行重点攻关,形成能够承接产业链上游算法和下游场景相结合的工程落地能力,将算法与市场需求充分融合,才能让技术产生效益。

  与此同时,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也成为数字化升级的部分隐忧。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哪项新技术得到应用,都要从产品试验到推广的全流程中推行最高的伦理道德标准,严格遵守用户隐私保护、数据跨境规定等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新蛋集团中国区副总裁路娜称,企业对于数据管理等问题应持开放学习心态,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发展自身创新业务的同时保证合规合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宋颖昌认为,需进一步健全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制度,既要注重网络信息安全,又要注重产业链供应链的透明度和韧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应充分挖掘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加快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应用。建立兼容并包的数字经济生态圈,进一步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升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