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加速推动“点数成金”进程 数据资产“入表”实践接续不断
近日,广州人大网发布《广州市数据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并拟于2024年7月份进行第二次审议。《征求意见稿》提出,市统计部门应当推动数据要素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核算体系。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除广州外,还有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珠海、天津、杭州、济南、无锡、温州、烟台等地先后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或开展相关实践。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数据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新型生产要素。将其纳入统计核算体系能更准确反映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通过量化数据要素的贡献,可以客观衡量数据在经济中的价值和作用,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同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各地积极探索数据资产“入表”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浪潮席卷,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愈加凸显。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在解读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今年1月份至5月份,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2%,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7个百分点。
数据资产“入表”作为数据要素流通的核心环节,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在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基础上,各地陆续出台跟进举措,协力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大步向前。
以今年为例,比如,济南于1月份发布《济南市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白皮书》明确,联合财政部门开展数据资产确权登记,率先在能源、城建等市属国企单位探索实施数据资产入表,加速打造数据要素流通服务平台;部分城市组建数据资产运营服务中心,为数据资产“入表”提供专业指引,如福建数据资产运营服务中心于5月份正式揭牌启动运营,并对外发布福建数据资产入表指引,为企业提供数据资产核验、登记、评价、评估、入表、交易、融资等一站式服务。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至少有26个城市已实现域内首单数据资产“入表”案例落地。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香港区块链协会荣誉主席于佳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各地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特点来看,各地先通过出台有关政策,为数据资产“入表”工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再通过试点形式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并优化统计核算方法。例如深圳通过试点项目,得出“直接统计+间接推算”和“调整成本法”结合的核算方法,力求全面反映数据要素的经济贡献。
“入表”工作任重道远
“将数据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系统地量化和反映数据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这不仅提升了经济统计的精确性和全面性,也为经济管理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科学的统计核算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理解数据在不同产业中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重点行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于佳宁表示。
同时,也要意识到,我国数据资产“入表”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仍面临着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还不够完善、对于数据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存在较大难度、数据资产的产权界定较为模糊等问题。
在陈晓华看来,数据要素纳入统计核算体系的阻碍主要在于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数据质量和标准化程度不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有待加强、交易机制和定价模式不够成熟、市场参与主体权责不明确以及跨地区、跨部门数据共享交易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对此,于佳宁建议,在数据标准化和质量方面,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以确保各地在数据采集、统计和核算过程中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同时,各级统计部门应加强数据审核和验证,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在数据隐私和安全方面,政府应加快出台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责,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