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财经聚焦|大模型领域进展不断 多场景应用还有多远

周琳 魏冠宇 汪海月 陈诺 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月11日电 题:大模型领域进展不断 多场景应用还有多远

  新华社记者

  将大模型装进手机、融入供应链,带到课堂和生产线,赋能城市管理……新年伊始,大模型从“上新品”逐渐进入“强应用”阶段,加速走进百业千家。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百姓生活,何以驱动科学研究?算力设施怎样才能“随取随用”?记者展开了调查。

  追“风口”,从密集上新到赋能生活

  阿里云“通义千问”、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讯飞“星火”、昆仑万维“天工”……2023年,多家国内企业和机构相继发布大语言模型并向社会开放,赛道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超过19个大语言模型研发厂商,其中,15家厂商的模型产品已经通过备案。

  凭借语言理解、逻辑推理、知识问答、文本生成等通用能力,这些大语言模型产品一经推出,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上线14小时,用户便突破100万;截至2023年12月28日,百度“文心一言”用户规模已突破1亿,提问数量一路上扬,并已成为国内首个向消费端探索付费模式的大模型产品。

  密集上新的大模型,正在与场景结合,加速走进百姓生活。

  打开直播间,虚拟数字讲师“小鹿”不仅可以24小时全程授课,还能分析学员的学习数据,为学员提供实时且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商汤科技联合中公教育发布的虚拟讲师,降低了80%录课成本,还提高了2至3倍的课程丰富度;根据语音输入的要求,就能进行多样化创作,这款由安徽咪鼠科技推出的智能鼠标,2个月销售近7万只。

  在不断的应用拓展中,面对患者提问,医渡科技大模型能够主动追问,通过多轮“问诊”收集更多的决策因子,给出医学建议,已在“惠民保”等领域先行试点。

  “大模型也在探索赋能病历书写、疾病特征抽取、辅助诊疗方案生成,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医渡科技首席执行官徐济铭说。

  深融合,“垂直应用”服务实体经济

  不仅走进生活,也赋能百业、服务实体经济。截至目前,中国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经在智慧矿山、药物研发、气象、政务、金融、智能制造、铁路管理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风力发电取决于风力大小、太阳能发电取决于阳光是否充足,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发的“风乌”大模型,正在让AI用于气象预测,辅助防灾减灾、能源生产。“利用AI,‘风乌’的有效预测期已超过以往最好的物理模型。”实验室领军科学家欧阳万里说,不仅预报近期天气,大模型还可应用于产业级的气象预报,服务于农业、海洋、电力等行业。

  实体经济是大模型应用的“大赛道”。在制造业,搭载了大模型的机器人帮助工人提升效率;在交通领域,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大模型优化交通流量和路况;在药物研发领域,大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加速新药研发进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分子建模等技术,实现高效、创新、个性化的药物设计和发现。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也是我国主动布局的重点。2023年上半年,科技部会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展开,布局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腾讯公布AI for Science最新成果,“探星计划”首次通过AI从巡天观测数据中发现2颗快速射电暴,相关研究有助于人类更好理解宇宙起源。“搜寻快速射电暴的速度提升了上千倍。”腾讯优图实验室专家研究员王亚彪说,AI驱动科学研究,将突破传统科学研究能力瓶颈。

  强底座,共筑安全算力基础设施

  走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一排排闪烁着灯光的机柜不眠不休,正是商汤人工智能大装置为大模型企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算力。

  一个大模型动辄调动千亿规模参数,对算力的承载能力和效率提出极大考验。在人工智能需求旺盛的地方增加算力供给,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第一梯队”城市,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接连发布支持政策,不少措施瞄准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中国电子云在全国多地投资建设可信智算中心。企业副总裁李树翀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千行百业,在新型基础设施层面也进入智算时代,为基础设施提供商重构自主计算体系带来难得机遇。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我国智能算力增长迅速,增速为72%,在我国算力中占比达59%,成为算力快速增长的驱动力。

  上海上线算力交易平台、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让科研机构和企业使用算力更便捷,为中小企业发放人工智能算力券,优惠租用服务;贵州计划在2024年基本建成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重点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地区提供算力服务;安徽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市多路线及多模式建设公共智算中心、开展智能算力国产软硬件协同攻坚和应用等多种举措……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看来,大算力、大算法加大数据正成为大模型主要的突破路线,这对集群高速互联、大容量并发存储技术等提出新需求,软硬件协同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未来需要进一步夯实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软硬件生态,以支撑好上层的算法突破、应用赋能,尽快实现人工智能领域更大突破和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记者周琳、魏冠宇、汪海月、陈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